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译者主体性特性和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 2019-04-01 09:13:1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从文学翻译过程来看,从原著的选择、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确定到对作品的解读、语言层面的艺术再创造,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可以说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起决定作用的译者这个翻译主体。从文学翻译过程来看,从原著的选择、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确定到对作品的解读、语言层面的艺术再创造,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译者的文化背景、资历、翻译观,以及对翻译其他主体的认知,都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翻译的最终结果。下面我们聚焦于处于动态互动和张力关系中译者的主体性,来分析其特性和影响因素。


生命体有一个共性,就是能主动行动、不断与外界接触、获得能量与信息、扩大生存空间。译者自我浸入翻译过程中,经过艰苦跋涉,最后带着自己的收获从这个过程中走出。译者的主体性正是其赖以成功、赖以存在的东西。从哲学意义上讲,主体性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主体自身结构规定性的作用;主体在与客体关系中的“为我”倾向;主体的自为性;主体自律和他律的统一。译者作为人的物质和精神结构决定着他的活动性质和方式,也是其成为主体的一般前提条件,译者主体性还表现为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也就是译者具有的成其为译者的条件,如双语、双文化知识和能力、翻译知识和能力、百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等。其他因素通过译者主体自身结构规定性的作用而起作用。翻译认知和实践活 动的“为我”具有上至人类、国家、社会,下至译者个人的不同层次,但都是译者主体性和主体性意识的标志。译者主体的自为性是 其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主体所不可缺少的特性。译者按照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行事,成为翻译主客体相互关系的推动者,他在翻译中的独立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等自为的特征,使其区别于译者以外的一般人。译者主体的自律,就是译者的自我制约、自我调节。译者主体自律的能力和方法,是在翻译实践中经验的积淀。译者主体以自身的尺度和方式承担和衡量翻译的结果,并对自己的需要、目的和行为作出相应的调节。译者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时, 对相互作用的后果负有责任。这个责任是由译者主体的地位、需要、目的等所赋予的。译者主体履行这种责任的方式之一,就是随时检验翻译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目的、 能力等,并依据这种检验来调整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他律指主体受客体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译者主体的自律和他律是统一的, 以自律为主,在自律中反映和遵从着他律,是译者主体特性的重要方面。


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或他律因素无非是翻译主客体关系之中涉及的客体和其他主体。文化与社会语境、意识形态与政治气候、 语言关系与翻译能力、翻译动机与翻译观念、读者接受与审美期待都是影响翻译过程和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翻译能力中语言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主要包含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