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由此可见,话语结构的形式随交际目的、话语功能而有多种多样的特点。有时,以首句的主位词为中心而展开话语;有时也以首句的述位为中心展开话语。如果是后者,首句的述位便成了 以后各句的主位词,例如: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sm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and over waterfalls. 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d, the waters flow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com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Bertrand Russell,How to Grow Old)
这里,第一句是一个明喻,话语中心自然转移到喻体即述位词river以后的句子就围绕river这个要素而展开。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到这个中心的转移:
人生好比一条河,开始是峡峪细流,接着是激流涌 进,冲过巨石,飞下悬崖。后来河面渐宽,两岸后撤,河 水平缓,最后汇入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毫无痛苦地 结束其个体的存在。
这种述位词转为主位词的话语结构,有时在一个语段中可以连环式地发展下去,形成延续性的发展。我们把这种话语结构简 称为"延续结构"。通过英汉对比研究也发现,这种结构在汉语的叙述文中尤其普遍,例如: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 字士隐;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
(《红楼梦》第一回)
实际上,汉语的这种延续性话语结构明确地显示出:上一句的述位是新信息的载体,而到下一句则为主位,成了已知信息的载体,这样延续下去,使叙述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较为复杂的内容依此出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读者较为轻松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剖析一下新旧信息延续排列的形式,我们清 楚地看到:引文中后一句的"城"、"街"、"巷"分别为前面句中 的“姑苏城"、"十里街”、仁清巷"的简写形式。而不当简化时, 则冠以指示代词:这东南"、、这阊门"等等。英语的一些语段没 有简化形式,一般以叙后照应冠词或代词来标出已知信息,鉴于英语语法的这种严密性,主述位布局就不像汉语这样严格,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