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17-03-19 12:17:5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一方面,译者风格和作者的风格有矛盾的一面,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天然差距。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有统一的一面。
 
我们主张风格翻译。这就是说,我们主张翻译家要有自己的翻译风格。没有风格的文学翻译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列入本民族的文学宝库的。
 
那么,译者的风格和作者的风格又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译者风格和作者的风格有矛盾的一面,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天然差距。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有统一的一面。这就是说,译者要积极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和艺术手法,来缩小这个天然差距,使译文最后统一到作者风格上来。作者的风格应当通过译者的风格得到表现,而译者的风格又应以作家的风格为依归。俄国音乐家谢罗夫说得好:“伟大的表演家的秘密就在于他们从内心用自己的才华照耀所表演的东西,把自己内心感触到的盤个新境界放到所表演的东西中去,然而又非常客观。” 在翻译艺术中,再现作者风格的秘密也在这里。
 
译者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风格,以再现作者的风格为重,让自己的风格自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喧宾夺主地表现出来。译者还要尽量选择同自己的气质和风格相近的作品,以便有更多的共鸣和更好地再现作者的风格。当然,一个有才华的翻译家也可以成功地翻译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但那毕竟是难能可贵的事。
 
因此,文学译品的风格实际上是一种综合风格。大体而言,
这种风格有五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 作者风格 + 零
第二种境界 作者风格 + [译者风格]
第三种境界 作者风格 + 译者风格
第四种境界 + 译者风格
第五种境界 + 零
 
第一种境界无需多加论述,因为只有未经翻译的原作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形而上学的翻译见解也要求在译文中达到这种境界。但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境界是上乘译品的境界。在这神境界中,译者的风格若隐若现。如果孤立地来看一篇译品,我们仿佛只看见作者的风格而看不见译者的风格,但是,如果我们把同一译者时几篇译品合在一起看,我们就既能看见作者的风格,又能看见译者的风格。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种境界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这同创作家的风格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一切伟大的创作家都有自己的独恃的艺术风格,但是,在不同的作品中又有丰富多彩的风格。这样就形成了创作家风格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在翻译艺术中,不同作者的多种多样的风格化为译者风格的多样性,但是,多样性中又有统一事实上,许多翻译大家也都善于表现不同作宗的多种多样的风格,然而又有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我 们可以拿Fletcher的几篇译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昌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Where a slip of moon aye shines
Eastward over tlie pines 
Where the torrents speak,
A mansion of eld have I---
Tis Sung-yarig’s Maiden peak,
If magic herb to find
You wander thither--mind
The rosy shoots of the flags
Should we each other seek 
In life's low eventide,
A dragon white I'll ride 
To yonder sun-lit crags.
 
微信公众号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 英国萨瓦里对翻译的分类
  • 下一篇:张谷若的翻译观介绍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