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字义辨析
在中医典籍中,单音词(也就是字)最多。翻译时光了解其一般含义是不行的,还必须研究其在中医学上的特殊含义。在中医典籍中,一个字往往不只有一种特殊含义,有时可能有好几种。请看以下四例:
a.前
一般含义:表示方位或次第。
特殊含义:
①寸部,如:
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难经》)
②小便,如: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伤寒论》)
③前阴,如:
前后不溲便,宜八正散之属。(《懦门亊亲》)
④提高,如:
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医宗金鉴》)
b.亡
一般含义:死或逃跑。
特殊含义:’
①损耗,如:
小便与汗,皆亡津液。(《脾胄论》)
②失意,如:
有亡,忧知于色。(《素问》)
③妄乱,如:
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素问》)
4.词义辨析
上面谈了字义的辨析问题,下面再谈谈词义的辨析。
中医典籍中有些词的意义自古迄今一直未变(如辨证、互根、相生等),但很多词随着中医的发展,其含义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中风”、在《伤寒论》中指外感风邪的一种病症,在以后的医书中却指的是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再如“传经”,《素问》上指的是伤寒日传一经,但在《伤寒论》中却指的是不拘日数。在翻译中,如何确定一个词的正确含义呢? 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两个办法来进行:
a.弄清本义据理推断
要了解一个词的含义,有时得先弄清它的原始意义,再根椐中医的理论来推断其在本句中的实际含义。例如:
①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素问》)
②大黄通地道,又解巴豆毒。(《医宗金鉴》)
以上两例均有“地道”一词,但在两句中的含义都一样吗? 让我们先看一看“地道”一词的原始意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明确指出:“地道,下部之脉道也。”也就是说“地道”指的是人体下部之“脉道”或“通道”。中医将人体分为天地两部分:上半身为天,属阳;下半身为地,属阴,因而有“天道”和“地道”之说。所以,月经或大便不通均可称为“地道不通”。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断定例①中的“地道不通”指的是绝经;例②中的“通地道"指的是通大便。可见,了解词的原始意义有助于理解其在具体文章中的实际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