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西医翻译 > 正文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翻译及其策略

发布时间: 2024-10-06 10:08:2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Translation 1: 与左 心室 及室 壁应 力 增高、与 舒 张期 灌注压降低和( 或) 与左 心室肌 肉量 增多( 如 主动脉 狭窄 ) 有关的情况可通过破坏氧供 需 平衡 而导 致心 肌缺 血。上述 的中文翻译通过三个连词“与”的使用, 在语 法结构上 完全忠实于原语的句子 结构。但 是这样的翻译, 让 人觉得非 常费解并产生歧义。到底氧供 需平 衡是由 上述 三者所 引起 还是 仅由后二者引起, 而心肌缺 血到底 是由 什么 原因带 来的, 在 这个翻译文本中我 们并没有 找到 答案。我 们不妨 把这 句话 翻译成如下表述:

Translation 2: 下 列情况可引起氧 供需平衡 被扰而 引起心肌缺血: 左心室压及 室壁应 力增 高时, 舒张 期灌 注压 降低和( 或) 左心室肌肉量增多( 如主动脉狭窄) 。

第二个版本的中文翻译打破了原有的 句子结构, 将语言重新进行了组织, 尽 管在形 式上 不再 忠于原 文, 但是 它准确的将原文含义表达了出来, 在内容上做到了对 等。


( 2) 被动语态的翻译: 医学文 本讲究客 观性和准确 性, 它所描述的是医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事物 和过程。也就 是说,人们所关注的是行为的 对象, 即 疾病 和患者, 而 不需 要明确行为者本身, 即医 务人员 , 所以被动语态在医学英语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 我们 还是应该 根据汉语的表达来决定是否保留被动语态。我们来看以下句子的 翻译:①In the 16 months since the first graft, the ersatz skin has not been rejected by any of the patients. 第一 次植皮 后的 16 个月内, 人造皮肤 在 每 一 个 病 人 身 上 都 没 有 受 到 排 斥。②It can be shown experimentally that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the bile salt content in the gall bladder can set up acute inflammation. 试验证明, 胆囊内胆盐含量的一时性增加, 就能激发急性炎症。

在上述的两个例子中, 第一句在翻译 时通过汉字“受”字的使用, 既传递了原文的含义又保留了原文的被动语态结构。但是, 英语语言运用中喜欢从受事的角度叙述事情, 而汉语语言运用中喜欢从施事的角度叙述事情, 因此在医学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中, 很多情况下, 我们会尊重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句子译成主动语态。比如上述的第二个例句翻译。


( 二) 文化对等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反映文化,又受到文化的制约。医学文本的翻译, 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接触和学科知识的反映, 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交融。医学文本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译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以下三个词组的翻译: (1) pigeon chest; (2) goose flesh;(3) tiger heart。从语义上来说, 以上的三个词组可以直接翻译成: (1) 鸽胸; (2) 鹅皮疙瘩; (3) 虎心。但是这样的翻译会让人不知所以。 因此, 通常我们就把它们分别译成: (1) 鸡胸;(2) 鸡皮 疙瘩; (3) 虎斑心。虽然译文没有对原文进行直接的对等翻译, 但是它借鉴了汉语的文化因素, 从接受者角度出发进行翻译, 同样地道的传递了原文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