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可译性限度的调节机制

发布时间: 2022-06-05 09:51:4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翻译工作者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翻译理论的职能,障碍不是不可克服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双语转换中的可译性限度有...


语际转换中的确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难以逾越”与“不可逾越”究竟是两个概念,前者给翻译理论(特别是方法论)研究留下了广阔的开拓领域;后者涉及问题可能更多,常常是文化语言学本身所难以解决的。但不论何种情况,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翻译工作者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翻译理论的职能,障碍不是不可克服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双语转换中的可译性限度有一些调节机制。


1. 思维的深化

翻译是高强度分析综合工作。翻译的质量与思维活动水平有关,与人的总的智能水平有关。各国翻译史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五十或三十年前认为无法翻译的作品,今天已经问世,并将陆续问世。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即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人类克服语际转换障碍的智能(反映在翻译者的素质和工作效能上)必将提高。


2. 外域文化与语言表达法可容性的扩大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文化接触的加强和深化,语言的接触也必然出现同步发展。文化的渗透性可以使文化的民族局限性受到制约,使共性不断扩大。开放性社会文化为语言表达法提供的可容性比封闭性社会文化提供的可容性大得多。这中间,文化的渗透性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世界分离的多元文化将成为历史遗迹,世界文化一体化过程虽然十分缓慢,但终究是大势所趋。这将给语际的交互渗透提供极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


3. 方法论的发展潜势

翻译方法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势,可以预言,方法论中的替代法、增补法以及阐释法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在语际转换实际中拓宽其应用领域和功效。


4. 接受者因素的强化

可译性限度在随着上述因素的加强而得到调节的同时,接受者的因素也将起积极的参与作用;人们的翻译审美水平和总的审美素质将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语际转换越过可译性障碍。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