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比利吋文学作品的译介

发布时间: 2021-03-28 09:30:0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姚功政翻译过弗里西安•马尔索的《海滨的殊死搏斗》,1997年4月出版。早在 1936年,戴望舒曾翻译过《比利时短篇小说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0年5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小跃译的韦尔内•朗贝西的诗集《主人与茶屋》。“这本诗集的首尾都是g由说,其余则主要由诗意散文(或散文诗)构成,没有 标点符号一在这本书中,句号逗号都省略,只剩下很少的分号。在首尾两部分开头, 诗人让他精心选择的代表来说话;或是简短引言,或是ー篇文章(罗克纳•巴塔麦 雅)。开始几页和最后几页几乎是空白,而故事本身很饱满。……此诗结尾没有句 号,正如开头不大写一祥;结尾与开头的文字排列互相响应;探索永无止境,似乎一切 都回到主要问题上面”。(樊尚•安格尔《导读》)


韦内尔•朗贝西是比利时当代著名诗人,1941年生于安特卫普,他随父母移居布 鲁塞尔,大学毕业后曾投身商界。他兴趣广泛,爱交际、爱旅游,曾到过中国。1967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卡艾路拉》,获得好评,此后便专职从事文学活动,以写诗为 主,现为比利时法语文学促进会驻法国办事处的文化专员。至今他已出版了 50多部 诗集,其中不少诗歌被译成外语在国外出版,他在欧美、日本及东方古国印度都拥有不 少读者,被誉为“比利时当今最著名、最有影响和读者最多的法语诗人”。

《主人与茶屋》是朗贝西的代表作。这部诗集一出版,便引起欧美文化界的关注 和广泛兴趣,并在很短时间内被译成英、德、俄、孟加拉文,在欧美和印度出版。1981 年,在比利时的欧罗巴文化节中,该诗被改编成节目,搬上舞台,在布鲁塞尔著名的艺 术宫演出,引起轰动。随后,唱片公司又请诗人亲临录音棚朗读,把全诗灌人唱片,同 时录制了磁带,在法语国家发行。1988年,《主人与茶屋》再次售完,第三次重印。


朗贝西是个极富创新精神的诗人,他不愿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致カ于寻 找和探索ー种新的表现方法。他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韵律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运用种种手段,各方面深化诗的内容,加强新的力度。他的诗空灵而沉重,抽象而 迷人。对他来说诗不是叙事的载体,也不是感情宣泄的工具,而是心灵感应和思想碰 撞的瞬间记录。为此,他需要读者和他一起开动脑筋,去探索、思考和追寻,共同完成 诗的整个创作过程。(参见胡小跃《译后记》)


由比利时文化部、比利时作家协会和比利时部分作家和诗人共同选定篇目,并邀请国内知名翻译家译出的“比利时文学经典译丛”,2002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这 是国内第一次対比利时文学作品的全面介绍。“译丛”精选比利时文学史上最具代表 性的经典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剧本,使中国读者有机会走进比利时璀璨而又独特的 文学殿堂。


丛书首辑五种已经面世,其中包括比利时最伟大的诗人凡尔哈伦的诗歌精选《弗朗德勒女人》:比利时象征主义文学鼻祖乔治•罗登巴克的成名作《亡妻》,这是一本 “介于心理分析小说、神怪故事和散文诗之间的作品”,被认为是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之 一;比利时自然主义文学先驱、有比利时文学“元帅”之称的卡米尔•勒莫尼埃的代表 作《偷猎者》;比利时“诗歌王子”莫里斯•卡莱姆的诗选《黑麻蛛》,他的诗深受读者 喜爱;比利时现实主义小说大师安德烈•巴庸的代表作《一个疯子的忏侮》。

“译丛”第二辑将推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大诗人阿兰•博斯凯、“当代文学之母”多米尼克•罗兰、“中篇小说之王”马塞尔•蒂里、“爱情小说之王”雅克琳娜•哈普曼、畅销书作家阿梅丽•诺冬等的作品。


“比利时文学经典译丛”收人的作品都是大师级人物的代表作。

安德烈•巴庸(1875—1932)是比利时最伟大的法语作家。6岁失去双亲,由专横的姑妈抚养长大。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质。较为著名的有《玛丽的故事》、《专线》、《一个疯子的忏悔》。

《一个疯子的仟悔》描绘的是一个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整部小说的视角被定位在一名身处精神病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让•马丁的内心独白上,通过心理医生询问病情,他开始了回忆。在悔恨中,在与生活抗争的无カ感中,在与心头挥之不去的 爱过的和不该爱的女人们的纠缠中……他渐渐滑向了疯狂。对他来说,生活成了难以忍受的考验,惟一的保护便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讽刺和控告。


《黑知蛛》的作者莫里斯•卡莱姆(1899—1978)是一位深受法语国家的读者欢迎 的大诗人,他的诗浅显易懂,音乐性强,富有哲理,或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或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作品有《白屋》、《母亲》、《仁慈的时刻》等。他曾在法国获“诗王”称号和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大奖。

《偷猎者》的作者卡米尔•勒莫尼埃(1844—1913)被称为比利时文学的“元帅”, 一生创作了 50多部作品。《偷猎者》出版后,他成了比利时自然主义文学的领袖。该书讲述了偷猎者卡夏普雷和美丽的姑娘热尔梅娜之间的狂热爱情,以及可怜的林中女孩加德莱特的ー腔柔情。小说中有许多自然主义的描写,曾在比利时引起轰动,也使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兴奋不巳”。


学法律出身的作家乔治•罗登巴克(1855—1898)的《亡妻》是一部介于心理分析小说、神怪故事和散文诗三者之间的作品。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说ー个40岁的鳏夫因丧妻悲痛欲绝,只好移居布鲁日城,因为这个小城的气氛正如他的心情一般忧伤阴暗。5年后他在路上偶遇一位女舞蹈演员(雅娜)酷似前妻,于是不再仅仅守着ー堆遗物回忆和祈祷,而是觉得亡妻复活,欲与雅娜重续婚姻诗篇。谁知城里又谣言四起,多年的老保姆决定离去,主人公心烦意乱;当他看见第一次上门的雅娜竟然把自己视为宅中之灵的前妻发辫从珠宝盒中随意取出,盘在脖子上玩,于是就愤怒地冲上去把她勒死。


小说采用的是象征主义手法,这种笔法让其叙事既是迷宫,又是曲径通幽后的豁然开朗;充满诗意的散文体契合着作者想要研究“感情”和“城市心境”的初衷。

这部小说篇幅不长而寓意蕴含细密。罗登巴克在作品中把现实的、神话的与梦想中的伤感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无愧为19世纪末比利时象征派的代表。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