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西奥多•德莱赛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发布时间: 2021-01-28 09:15:00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190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在美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小说描写一个农村姑娘来到大城...



西奥多•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大师。1871年8月27日生于印第安那州的特雷霍特镇,家境贫寒,从小生活穷困,而且备受父亲宗教偏执狂的折磨。这段辛酸的童年,奠定了德莱赛日后成为进步作家的生活基础。德莱赛的许多作品不仅是美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而且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他共写下了 8部长篇小说,5部短篇小说集。


190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在美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小说描写一个农村姑娘来到大城市谋生的辛酸经历,曾一度被禁止发行,后来却成为德莱赛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因为它“突破了维多利亚时代那种高雅的传统,打开了通向忠实、大胆和充满生活激情的天地”,犹如一阵吹遍沉闷、闭塞的美国的强劲的自由西风。这部长篇小说最早是由重庆建国书店于1945年5月初版,钟宪民翻译,以上、下两册发行。1946年再版时第二十章以后译文略有删节。随后上海教育书店于1948年3月又以“世界文学名著”再版。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62 年3月出版了由裘柱常和石灵合译的《嘉莉妹妹》,“文革”前又印刷了三次。


1911年,反映同一题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问世。这部作品与《嘉莉妹妹》不同的是,尽管主人公仍命途多舛,最終却得到了慰藉。德莱赛的这部作品,早在三四十年代就被译介到中国,而且当时就ー连出了两个译本:最早是上海中华书局推出的傅东华翻译的《珍妮姑娘》,卷首有作者评传,之后重庆中华书局于1943年再版了这ー译本,分订上下两册;另ー译本是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于1949年出版的朱葆光翻译的题为《珍妮小传》。1950年,晨光出版公司再版了这ー译本。1959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再版了傅东华翻译的《珍妮姑娘》版本,“文革”前又三次再版发行。


德莱赛于1911年开始创作《欲望三部曲》。小说描写了金融资本家柯柏乌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寡廉鲜耻道徳沦丧的一生。小说取材于19世纪末期芝加哥ー个金融寡头的真实故事。从1911年起开始创作到1947年第三部《斯多葛》出版,历时三十多年。


第一部《金融家》,描写了出生于“商业世家”的主人公柯柏乌由于从小就懂得弱肉强食的规律,不择一切手段地追求财富。这部作品的中译本于1959年9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裘柱常翻译,之后又印刷了两次。第二部《巨人》,作者试图把主人公纳入更广阔的社会层面。继续叙述主人公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发迹。这部作品于 1958年5月由韦丛芜翻译,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三部《斯多葛》,这时的主人公柯柏乌则失去了前两部作品中那种巧取豪夺、颐指气使的“超人”形象,由于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最终被弱肉強食的自然规律无情地毁灭。作者通过柯柏乌这一人物使人们深 刻地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和家庭关系的虚伪以及金钱左右一切而带来的精神危机。这部作品于1958年11月由余牧、诸葛霖翻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印刷两次。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赛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克莱德为了能够结识上流社会体面人家的女儿,不惜将已怀孕的情人格雷斯•白朗溺死于湖中,因此他被判预谋杀人罪而处以死刑。作者德莱赛把克莱德的悲剧称为“美国的悲剧”,这就使小说大大地超越了个人的范围而赋予了更深的社会思想内涵。这部作品曾在我国出现了两个译本:一是钟宪民翻译的节译本,名为《人间悲刷》,于1944年4月由重庆建国书店出版。卷首有译者序和对作者及其创作的评介,这一版本于1945年4月又以“世界文艺杰作译丛”的形式再版,之后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分别于1947年和1948 以“古典文学名著选译”形式分別再版两次;另ー版本是许汝祉翻译的全译本《美国悲剧》(上、下册),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7月出版,印刷了三次。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