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英语文学历史及分类简介

发布时间: 2020-09-12 09:30:14   作者:译聚网   来源: 外语爱好者   浏览次数:


◆散文、小说

约翰·本仁创作了英语文学中最著名的宗教寓言故事《天路历程》,风格借鉴自英文《圣经》,笔法具体详细又十分生动,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也能够阅读。全篇贯穿著“生命即旅程”的主题。

◆诗歌

约翰·弥尔顿在1667年出版经典的宗教史诗《失乐园》,在强调自由意志和选择的基调上讲述了圣经中人类堕落的故事;除此之外还著有《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约翰·德莱顿也是有名的诗人、文学批评家和剧作家。他最高成就在讽刺诗方面,押韵偶句也十分出色。他的诗歌被蒲柏和约翰逊等人借鉴,在18世纪的影响很大。


奥古斯都时期

在当代文学批评界的时间划分中,英语文学的奥古斯都时期(Augustan Age)大体岀现在1700年至1760年左右(有人认为可以延伸到1789年),其间在位的君主有安妮女王、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或加上乔治三世)。这段时期英语小说迅猛成长,讽刺文学遍地开花,戏剧从偏重于政治转向通俗的情节剧。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重商主义成为一门正式的价值体系,贸易经济深入人心,哲学上经验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诗歌

不少诗人很大程度上受到古拉丁文学的启发,体裁极为正式,在亚历山大·蒲柏的作品中能清晰体现岀来。蒲柏本人坚定支持新古典主义的发展,他认为当时社会的现存体制已经很理想,但也非对道德、文化的急速沦丧视而不见。他的代表作有《秀发劫》(或《夺发记》)、《论人》、《论批评》和《笨伯咏》等,也翻译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

托马斯·格雷1751年写成《墓园挽歌》(或《乡村墓园挽歌》、《挽歌辞》等)是英语文学中最著名的挽歌之一。格雷写作十分谨慎、极为斟酌用词,注重形式和诗句的完美。诗歌外观精美,诗意复杂间接,人工雕琢的迹象十分明显。当时很多人都属于这一派,称作墓园诗人(有时候也叫“前浪漫主义诗人”),抒发著忧郁的情绪和对自然的热爱。



◆小说

英语小说直到18世纪才开始广泛流行。到18世纪中叶时,经过知名作者的努力,小说形式已经完全巩固了地位。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在当时非常流行。鲁滨逊象征著当时英国社会典型的中产阶级形象:大英帝国的建设者,先锋殖民者,辛勤劳动和清教坚忍性格的化身。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出版于1726年,其中的“小人国”也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一部分。但原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讽刺当时英国社会和政府中各种荒诞可笑的现象,小说中其他三个国家,尤其是“天空之城”犀利揭露了人类社会的弊病和恶习。

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完成于1749年,对人性善恶有深刻的描绘。菲尔丁认为,小说的目的不应该只有娱乐,也要指导读者,要通过真实描写现实生活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他试图保留古典作品中的史诗风格,同时又忠于现实。语言轻松亲切、惟妙惟肖;词句逻辑性很强,也很有韵律;作品的整体构架也经过精心的设计。

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创作于1760-1770年中,风靡全欧。书中所用的风格是后世意识流作品的前身。

偏爱书信体小说的塞缪尔·理查逊在1740年出版了《帕蜜拉》,1748年出版了《克拉丽莎》。他的作品十分注重宣扬当时的正统道德观,尤其是最有名的这两本都是在讲述妇女的贞操品行。理查逊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小说家,作品影响到了卢梭、歌德、珍·奥斯汀等人。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是苏格兰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狄更斯影响很深。

◆戏剧

爱尔兰剧作家理查德·布林斯利·谢立丹的经典之作是1777年的《丑闻学校》(或《造谣学校》),文学界认为此剧是英语“礼俗喜剧”的巅峰之作之一。他的戏剧经常强调人类的道德性。

当时同样出名的剧作家还有爱尔兰的奥利佛·戈德史密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威克斐牧师传》。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