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发布时间: 2020-07-12 10:18:30   作者:译聚网   来源: 百度百科   浏览次数:



另外,在略萨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1997)提到了“中国套盒”和“连通器”等概念。“中国套盒”与“连通管”是略萨创作小说的两种叙事空间结构理论,按照巴尔加斯·略萨的观点,中国套盒“这种性质的结构:一个主要故事生发出另外一个或者几个派生出来的故事,为了这个方法得到运转,而不能是个机械的东西(虽然经常是机械性的)。当一个这样的结构在作品中把一个始终如一的意义——神秘,模糊,复杂——引入故事并且作为必要的部分出现,不是单纯的并置,而是共生或者具有迷人和互相影响效果的联合体的时候,这个手段就有了创造性的效果”。关于连通器,略萨则认为是“发生在不同时问、空间和现实层面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故事情节,按照叙述者的决定统一在一个叙事整体中,目的是让这样的交叉或者混合限制着不同情节的发展,给每个情节不断补充意义、气氛、象征性等等,从而会与分开叙述的方式大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套盒和连通器这两种创作结构都强调的是相瓦生发、延伸的故事或者情节有机的统一于叙事整体,但又不是生硬的机械式组接,而是相融互补,从而产生好的叙事效果。 


立体主义

有评论家认为,略萨小说的艺术渊源可追溯至1911年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所创立的立体主义(又称立体派,Cubism)的学说。略萨的小说和立体主义画派所强调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略萨说过,伟大的小说不是去抄袭现实,而是把现实解体而又适当地加以组合和夸张,这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要把现实表现的富于多面性。显而易见,两者在美学追求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略萨以其高度的艺术创新性,在小说叙事艺术中进行了立体主义实验,成功地运用了绘画中的并置和拼贴技法,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文学世界。


并置

在现代艺术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并置,首先应被看作是一种绘画概念,因为它给人的感觉首先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德国的莱辛曾把艺术划分为视觉艺术和叙事艺术,并且分析了两者的差异。认为绘画是以空间共存性为基础的并置艺术,而小说则是以时间连续性为基础的时序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绘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点,对一物体作分解,然后把得到的多种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并置,以便相互渗入而成为一个整体形象,毕加索的《阿维农少女》就是这个结论最好的阐释。并置是立体主义最常用的构图修辞,被艺术家们作为一种常规武器运用到绘画的各个方面而且炉火纯青。


《狂人玛伊塔》是最能表现作者运用不同角度叙述者讲述的并置的作品。小说中作者把26个不同版本的玛伊塔故事结构成一个文本。26位叙事人分别以同学、亲戚、同志、暴动同仁、敌对党人等各种身份,分别叙述玛伊塔的童年、少年、老年、党内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武装暴动的经过,玛伊塔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使读者对玛伊塔形成多角度的立体观察。26位叙事人由于所处的叙述语境不同,叙述风格各不相同,小说的叙事文本实质上就是由26个不同的版本构成的,不同版本之间构成了相互补充和相互冲突的一个整体。26个叙述者的叙述,如同立体主义绘画一样被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使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非常复杂,构成了一个结构的迷宫,使文本在结构上具有了鲜明的立体感。作者将不同叙述者的叙述并置在一起,使得小说成为了一场大型对话,这也是宏观并置所期待的效果。


拼贴

“拼贴”(collage)一词来自法语“coller”,本属于美术用语,原指绘画艺术中将异质材料碎片拼接、粘贴在一起的构图方法。略萨认为第一个将拼贴技巧转化成叙述技法的作家是多斯·帕索斯,譬如他在小说《曼哈顿中转站》插入了报纸标题、新闻片断、流行歌曲、官方演说、报告引语、广告街道路牌等,其目的“为的是确定历史时刻,绘制出故事的社会背景,在某些情况下,揭示出某个人物的归宿,对此人福星或厄运已经给予他充当新闻人物的荣誉”。正如巴塞尔姆所言,拼贴的意义在于把“不同的事物粘在一起,以其最好的状态,产生出一种新的现实”。


对位法

略萨在小说中大胆采用了音乐元素,最新颖别致的要数对位法的使用。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对位法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一词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音符对音符之意),即根据一定的规则以音对音,将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从而使音乐在横向上保持各声部本身的独立与相互间的对比和联系,在纵向上又能构成和谐的效果。构成对位的几个声部,若仅有一种结合方式,其相互关系不可更换者为单对位,相互关系可更换者为复对位,上下可换者为纵向可动对位,前后可移者为横向可动对位,两项兼可者为纵横可动对位。 [6] 

这种在音乐创作中使用两条或者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后来被文学家所借鉴,在小说创作中将互不相干的两个主题、各自独立的两种题材安排在同一部小说里,文学史上使用对位法的经典之作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野棕榈》。《野棕榈》写的是一个两种类型的爱情故事,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的爱情放弃了一切,而另一个则放弃了一切以便远离爱情。“这是两个永远也不会混淆、但一定会以某种方式相互补充的故事”。


主要作品


1.jpg

2.jpg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莫里森•勒布朗作品译介
  • 下一篇:莫泊桑作品的译介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