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区分逆向翻译和顺向翻译的根据

发布时间: 2019-04-23 09:03:0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以习语翻译为例,习语的文化意义丰富,其实际意义又往往和其字面意义不同而难以预测,因此译者往往会发现习语较难翻译。 从英语来看,英语是一种髙度习语化的语言。在以英语为目的语的逆向翻译中,要把文学作品译为英语,译者常常会觉得很难将其译为地道的、习语化的英语,原因在于译者对英语习语的识解能力和知识远不如以英语为母语者。后者的习语知识深深扎根于其文化知识之中。


以英语作为外语的译者有可能错误地引用习语或者不加区别地脱离语境使用习语,但对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这种可能性不大。粗俗语和禁忌语的翻译也能说明问题。粗俗语和禁忌语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文化现象。其意义是文化特有的,因此也不容易翻译。说母语的人一般能正确地识别、认知和使用它们,而非母语者则很难做到。一个字面上相似的说法是不是禁忌语因语言文化而异。译者在顺向翻译中要比逆向翻译中更容易处理禁忌语翻译问题,因为顺向译者熟悉自己文化的方方面面,他的内在文化知识能够使其在翻 译不存在对等语的禁忌语时采用文化上恰当的译法。因此,语篇中文化元素的语际传递,如果不存在理解问题,对于顺向译者一般会更为容易些。逆向译者较难识别外语的文化元素。原因可能是,他是该外语文化的外在者,不管他看了多少该外语文化方面的参考书籍,也不管他记住了多少该外语的词语,都会存在ICM和背景知识方面的差距。即使他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接近于以该外语为母 语者,他也较难识别这些文化因素并恰当进行逆向翻译。因此,从文化方面来看,顺向译者总的来说在翻译文化意义丰富的语篇时往往会翻译得更好一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本质上译者作为主体的体验认知方面的原因,译者所拥有的关于自己母语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能力要比自己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能力深厚,所以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不对称性。如果译者对不同语言的原文在理解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那么我们可以基于这种不对称性认为本文开始时陈述的假设是成立的,即顺向翻译(者)要比逆向翻译(者)更容易取得成功,或者说顺向翻译要比逆向翻译质量好。然而,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并未否定逆向翻译的实践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