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

发布时间: 2019-03-19 08:49:1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根据吉尔拉茨的观点,共时的、基于原型的范畴结构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基于原型的范畴内部成员呈现出典型程度差异;并非所有成员都具有同样的代表性;②原型范畴呈现出家族相似性结构;③原型范畴的边缘是模糊的;④原型范畴无法根据一组单纯的必要充分条件进行定义。王寅列出并论述了经典论和原型论在十个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对立:特征与属性、客观性与互动性、分析性与综合性、二分性与多值性、范畴边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范畴内部所有成员地位相等与不相等、元素性与非元素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先天性与后天性。以上每一组中,前者是经典范畴论的观点,后者是原型范畴论的观点。但是也有学者如吉冯指出,基于原型的范畴也会表现出杂合性质,即兼容了经典范畴观和家族相似性范畴观的优点。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原型范畴的这种杂合性是一种折中,可以兼容快速处理或自动处理和精细区分、精細处理这两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相互冲突的信息处理要求。具体哪种处理占优势,对于不同条件下的认知处理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在语义范畴分析上主要采用原型范畴理论,而把适用经典范畴理论的情况看做特例。对范畴的认知必然会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而逐渐变得更精确、全面、完善。因此,对原型和原型范畴的认知体现出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历史性。


原型范畴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原型(prototype)。在该理论内部对原型这一术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是认为原型指一个范畴具体的一个典型代表(也叫原型样本、焦点样本、突显的例子、典型成员、中心成员、最佳例子、原型成员等)。根据这一观点,实体的范畴化是建立在原型样本基础上的,它是对其他实例进行范畴化 的认知参照点,如果某实体与范畴原型对比在某些属性上具有相似性,就可认为该实体是同一范畴中的成员。其二是认为原型是对范畴内部成员的概括、抽象性的图式表征,范畴内的具体实例不是原型,而是图式的具体实现。雷科夫把原型视为一种ICM,也是把原型看做抽象概念,这对于那些难以找出原型样本的范畴是合适的,因为这种原型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化思维中。实际上,以上两种解释所指出的原型都可能在人类范畴认知中起作用,甚至同时在起作用。正如泰勒所说,通过原型代表范畴化和通过图式表征范畴化实际上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差别在于,对前者而言,范畴成员仅与原型代表部分相符,而对于后者,范畴成员与图式表征完全相符,两种范畴化方法都有可能,犹以前者更为基础。一个范畴的原型,不管是一个具体样本还是一个图式表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具有相对稳定性。


原型范畴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参是基本范畴层次(the basic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the basic level categories)。根据心理学、 人类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范畴的研究,在人类的范畴化过程中,存在着基本 范畴层次,人们是从这个基本范畴层次来认识事体、理解客观世界、形成范畴原型的。在基本范畴层次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类属划分最为精细,在这一层次上的范畴成员体现出最大的家族相似性,与同一范畴的其他成员共享的属性最多,与其他范畴的成员之间共享的属性最少,也最接近客观自然的分类。罗丝认为在基本范 畴层次上范畴化不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而与认知主体和事物的互动感知有关,在这个层次上事物被视为整体,具有格式塔特征,而在下面的层次上对事物的辨认则需要一些基丰的细节信息。一般来说,范畴化的基本层次具有以下特点: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心理认识上的易辨性;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行为反应上的一致性;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相关线索的有效性;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相对于范畴化的基本层次的上述特点,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括性更强的上义层次和类属划分更为精细的下义层次就会减少或者表现不甚明显。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词的句法功能
  • 下一篇:语篇理解动态分析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