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运用批判牲思维发现和澄清歧义

发布时间: 2018-10-16 08:40:1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歧义可能是作者故意创造的,比如作者使用双关语、隐喻等模糊语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歧义也可能是作者无意间造成的,如在讲话...



歧义是指意思可以有多种解释。歧义分为两种: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和句法歧义(syntactical ambiguity)。如“The school had many poor students on scholarships. ”其中的 poor既可以理解为“贫穷的”,也可以理解为“成绩差的”,属于词汇歧义。“He did not marry her because he loved her. ”可以作两种解释:“他因为爱她,所以没有与她结婚”或者“他不是因为爱她才与她结婚的”,属于句法歧义。


歧义可能是作者故意创造的,比如作者使用双关语、隐喻等模糊语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歧义也可能是作者无意间造成的,如在讲话或写作的特定时间、地点、场合等背景下,本来没有歧义,只是读者不了解当时的背景情况,才导致歧义产生。


从使用情况来看,文学作品(如诗歌、幽默)、经文等有意使用歧义的情况比较多,但即使在经文里面,“原文中的大多数歧义也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文本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产生的。”就是说,这些作品里面的歧义也不是作者故意制造的。相反,信息性文本中的歧义多属于作者无意间造成的,但不排除也有故意含糊的情况,如法律规定、政治决议等本来要求明白无误,但有时为了照顾不同的利益,不得不含糊其词,使各方均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在执 行遇到问题时再想办法。


从歧义的处理方法来看,对于作者故意创造的歧义,翻译起来十分困难,因为译入语很可能找不到一个与原文词语产生同样歧义的对等词,往往需要想很多办法,包括通过注释或解释的方式进行翻译。很多时候译者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原文有歧义,而只是翻译了其中的一个意思。


对于作者无意造成的歧义,在翻译时应当运用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上下文、背景知识、常识和逻辑,推断作者的真实意思,然后予以准确传递。如从常识判断,上文中的The school had many poor students on scholarships. 恐怕只能是指贫困学生。 从逻辑上判断,He did not marry her because he loved her. 恐怕只能解释为“他不是因为爱她才与她结婚的。”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