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3. 原文文本的意义的细微差别越不重要,信息的交流就显得越发重要,越有理由进行欠译,以达到译文流畅的目的。信息强调的是言语行为(语内表现行为),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响应或采取行动,它和意义形成对照,意义纯粹是描述性的。采取简化、澄清、强调和对比的翻译法是信息性文本常用的翻译方法,但不适用翻译严肃的作品。
4. 原文文本写得越好,越需要紧贴翻译,不论其语言的重要性如何。只要作者、译者和读者的目标一致,原文的细节、 细微差别又表达得很清楚,就要紧贴原文翻译,哪怕是以释义的方式翻译。无论重要与否,译者都必须再现原文的客观真实。
5. 翻译普通的信息性文本,如技术报告、新闻报导、旅游宣传材料等,原文写得越不好或结构越差,越要加以重写或重组,译者可以在文本语言和结构上更充分地发挥译写水平。原文文本越复杂,翻译时可供选择的的余地就越多,这就有赖于译者的创造性翻译。文本文化性越少,译文越容易表达。
6. 译文读者的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接受原语表达法。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就越不能接受原语表达法,可以采取删除,或用译语特有表达法替换的方法来翻译。原文越正规,越不能在译文内添加信息,而要以加注的形式翻译。其实,所有的翻译多多少少都是解释或释义。
7. 意识形态的成分越少,译文越容易贴近;意译的程度越大,说明意识形态的成分越大。这里所说的意识形态指的是译者当时流行或不流行的相关思想、概念,这也涉及到译者和原作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时间性也有区域性。
纽马克的关联译法与奈达提出的“四个优先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从原文的角度出发,后者从译文角度出发,认为上下文一致优先于词语一致, 动态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听的语言优先于书面语言,听众霈要优先于语言形式。实际上,关联关系也好,优先原则也好, 揭示的都是翻译中的选择问題,即译者如何在多种可能的翻译方法中优先选择其中的一种译法,不过,纽马克的描述似乎更详细具体。
纽马克提出“关联翻译法”的目的是为了缩小译者同“意译派”以及“直译派”的分歧。直译派以译文为中心,倾向于结果,代表人物是奈达;直译派以原文为中心,倾向于手段,纽马克属于这一派,但他强调对原文作者的忠实必须与对译文读者的忠实相结合,二者相统一,才有实际意义。以Buck House的翻译为例:意译派可能会译为Buckingham Palace,而直译派会译为Buck House, as Buckingham Palace is called by aame trendies。关联译法消除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间界限分明的区分,将二者糅合到一起,以一种连动的方式加以表达。正如纽马克指出的那样,信与顺,文本与词,信息与意义,读者与作者,社会与个人等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合的,都有重合的时候。直译派和意译派双方完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译文尽量和对方更接近 (当然不可能完全一致),而这样形成的译文就是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