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篇译作的紧贴程度可以从词汇、语法和文本三个角度加以概括。
从词汇上说,最常见的紧贴翻译是字对字翻译,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采用音译、直译、归化和释义的方法达到对等。翻译中有时需要进行转化(借词),即把一个原文里的词转化到译文里去。这在英汉翻译中主要是通过词语的音译。归化需要在词的形式上作些变化以适应译入语的词法。当原语和译语在引申义和语用上相吻合时,就可以将词、词 组、搭配等直接翻译过来,但直译不适用于包含文化信息丰富的长句。释义包括对文化词语加以重新文化化或中性化,以取得对等,如将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译为“一箭双雕” 或“一举两得”。
从语法上说,翻译中的贴切程度依换置的类型而定。在许多情况下,相同的语法结构是可以复制的,当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法结构时,则需要调整语句结构,这在语法结构差异较大的英汉互译中尤其常见。
从文本贴切的程度看,词汇和语法贴切之和,加上文本的衔接和连贯,就构成了文本的贴切程度。纽马克对此的论述相当笼统,由此可以看出,纽马克更关注的是词、句,即他所谓的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要做到紧贴翻译,纽马克提出了七种方法:成分分析法,调整译法,描写对等,功能对等,文化对等,同义/近义和释意,其中成分分析法的紧贴程度最髙,释义法的紧贴程度最低。“紧贴”是相对的,“紧贴”与“不紧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限。
由上述关联译法的基本定义,可以衍化出一系列的关联关系:
1. 文本的语言越重要,翻译就越要紧贴原文。这项原则适用于文本的任何一级的翻译单位:文本、章节、段落、句子、 从句、短语、单词、语素、标点符号等。有时一个单词比文本的其他任何级别的单位都更为重要。如果声音效果(头韵、节奏 等)是最重要的,就必须翻译出来,或至少得在翻译中有所补偿。
2. 与此相反,原文的语言或任何一个层次的语法单位越不重要,就越无需紧贴原文翻译。因此,如果原文或其中的一部分不重要或写得不好,可以用适当的一般性社会习惯语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