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歌曲翻译的优劣,关键在于“配歌”

发布时间: 2017-12-26 09:06:2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从朝鲜文或日文等译成汉语,通常前二者占语音音节多,而译成汉语字数较少,需要增添些字才能满足音符数的要求。上面俞配的歌词是釆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音符数的要求的呢?ー是把原译文中的某些词反复多遍,如“爆发了,爆发了,爆发了”,“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但原作并没有用词语反复的手段来强调这些词语;俞配采取另一个措施是把数个音符联起来唱ー个汉字(即:多音一字),如:


配歌b.jpg


原进行曲表现在附点音符和三连音上的强烈节奏感和力度效果,由于这样的配制而丧失殆尽。此外,歌曲ー开头 3→3八度大跳音程,配用“人民”二字呈现“倒字”现象,唱来拗口,而且虚字“的”落在强拍也极不妥。如果说,这种拿译文直接配在曲谱上的做法,也可以叫做“配歌”的话,那么我2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首,包括誊清稿子,无须花10个小时以上去译配一首歌。不,这只是填字游戏,不是进行艺术创作。

下面,我尝试利用原译文(我不懂朝鲜文)把这首歌重新改配ー下,请注意:凡朝鲜原文歌词中发出一个语音的,我的歌词就有ー个汉字,原词的音节数和中文歌词的字数完全相等。

配歌c.jpg


配歌d.jpg


译词和配歌的合作关系,如果我们要打个比方的话,倒令我想起了林纾(林琴南)。林纾是位文学大师,但他完全不懂外语,他的所谓的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等,都是根据外国友人的逐字逐句口译,笔录下来重加修饰整理成文的。通常,翻译家一身兼有二职——通晓外语用以理解,娴熟母语用以表达,但林纾的译作,这种职能被一分为二——由他的合作者与他本人分别承担了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正如我们的某些歌曲的译配——由译词者逐字逐句译出(理解),再由配歌者按音乐要求修饰整理成词(表达)。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