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记忆技能是同声传译的基本技能之一。法国著名口译研究专家Daniel Gile把同声传译的过程分解为三个步骤: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 Listening and Analysis + Memory + Production,即:同声传译=听和分析+ 记忆+产出。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暂存记忆能力,因为译员不能只听到几个字就开始照其字面译出。而必须一小节 (segment),一小节地听取并译出每节的完整意义,这就要求译员在译出一节意义之前必须暂存那一节的词句;而且,同传译员还应善于把各节意义串连成一个整体意义,这同样也要求译员在译出新的小节意义的同时能够暂存前面小节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记忆技能应该是同声传译技能训练第一阶段的重点。
首先,我们来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Wolfgang Zieke在《调节记忆》一书中指出:“人类的记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储存信息的功能。记忆在大脑中保存的是一套完整的思路,涉及理性、感性、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信息。”科学实验表明,输入大脑的信息,经过某种化学反应后存入大脑皮层,成为记忆。科学家把记忆分为两种: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又称即时记忆、词语记忆、听觉记忆或操作记忆,它的容量是,7±2 ( ±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信息单位。长期记忆则能够脱离源语的形式而记住话语要表达的意义,这种记忆可以持续数小时、数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记译的基本目的是做到意义的传达,最忌讳的就是字字对译。要摆脱代码转换而提供灵活、清晰、完整的口译,译员必须依靠概念化的记忆或认知记忆,也就是我们说的长期记忆。长期记忆记下的是脱离语言形式而被大脑理解了的意思,这种记忆能帮助译员更好地把握发言人要表达的意义。在同传中,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短期记忆为同声传译提供代码转换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发言中出现的数字、术语、缩略语、专有名词等,译员都必须在几秒钟内想到对应的词语,并迅速地表达出来,否则,这些具体的信息将在短期记忆中自行消失。此外,译员能够把在几秒钟内记下的词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理解发言人讲话的意图。
同声传译的工作过程要求译员边听、边译,工作节奏十分紧张。尽快处理已输入的信息,可以防止遗忘,并使译员能集中精力对付源源不断的新信息。一般来说,译员应与发言者保持半句到一句的安全距离,尽量顺着源语语序做同传,即一听到一个完整的意群,就马上将其译为目的语。若有疏漏之处,可视情况做适当补充或说明。
同声传译记忆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有:源语单语连续复述;源语单语向声复述;源语单语延迟复述;等。具体的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