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外事活动中,有不少的旅游活动安排,旅游翻译涉及各种文化要素,如风土人情、地理风光、人文积累、历史传说、本土风俗等。 作为“民间大使”和“旅游文化的传播者”,涉外翻译应该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熟悉本土文化、历史渊源与传统,向游客逐一介绍。 一个合格的导游翻译应该掌握下列的跨文化传播要素:
1) 跨文化的多语之间的地名/单位/景点名称/历史朝代/事件等名称的翻译(参阅《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金惠康,2004:284— 287)。如:日本名士容窨(Yoei)、英国科技作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中国元代的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郑和七次下西洋、最早驻广州市美国领事馆领事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 )等。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因为描写中国社会的文学作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威托玛(Thomas Francis Wade)是第一位使用罗马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美国学者,他编写的拼写系统也称"威托玛式”(the Wade System)拼写法,流通与使用了近百年,现在大陆己经弃用。还要注意这些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各国名人的跨语言跨文化翻译,就如大陆影星李连杰,去了香港与美国好莱坞发展,就有了新的英文名jet Li,西方人都知道Jet Li, 反倒是中国大陆人对此感到非常陌生啊。
2) 旅游词语中将中国历史文化的中的事件、人物等与西方同时期的相比较,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很受海内外游客欣赏,但西方的历史文化中的专用词汇涉及各种语言表达,需要很好的准备。如印度的达摩、唐代阿拉伯地区的商客、联系波斯湾 (the Persian Gulf Region)和华南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the Marine Silk Route)、明代外来传教士利玛窦(Western Christian missioner Mathieu Ricci, 1582) 等带来的基督文明(the Christian Civilization)和西方科学技术等。近代,香港和澳门成了中西方文 化的交汇之地(the borderland between East and West),有很多义 化交流与经济贸易。
3) 跨文化翻译的语用意义。如汉语中的或是当地方言中的客套用语,礼貌待客原则,当地接客习俗或其他风俗习惯等,可以加以跨文化的介绍,对这些套话进行语用讲解,也是客人的一大乐趣;中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礼俗。而且,各少数民族也冇不同的礼仪习惯。翻译中要注意的是:一些封建糟粕需要扬弃;一些则值得发扬光大,一些值得创新发展。
4) 历史/文化/辞赋/楹联/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翻译。如中国寺庙常有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Open-minded as unexpected, he can tolerate any intolerable on earth;Smiling as usual,he smiles at all snobs under heaven.金惠康,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