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通常是“引言”(或导言),但也可以用别的标题或别的写法,如:“问题的提出”、“任务的描述”、“项目介绍”等等。
论文的引言部分的写法有一定的规则和套路,但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般说来,因为“引言”是正文的开头部分,所以必须尽快让读者明白你的研究目标、内容、重点和方法,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和你一起讨论问题。下面我们对两个样本进行分析。
1. 样本分析一
我们现在看看题为《2010年亚洲能源论坛开幕式同声传译实践报告》(样本1)正文的开头部分(为了方便讨论,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标号)。
例3
第一章 任务简介
[1] 2010年12月14日,第二届亚洲能源论坛在广州举行。笔者为此次论坛的开幕式提供了同声传译服务,并在取得主办方同意的情况下,用录音笔录下了自己的部分同传内容。
[2] 亚洲能源论坛开幕式时长约为1个小时,共9位嘉宾轮流发言,英译中同传和中译英同传均有涉及。出于篇幅的考虑和分析的需要,笔者只选取了9篇发言中的1篇——论坛轮值主席苏拉戌·帕拉胡(下文简称:主席)的开幕式英文讲话——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着重讨论英译中带稿同传时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希望能有针对性地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负责的是整个开幕式的同传工作,而主席的开幕式讲话同传属于亚洲能源论坛开幕式同传任务的一部分,在所涉领域和背景知识方面具有一致性,不宜分割开来进行译前准备的讨论,因此笔者在做译前准备工作的时候,是将整个论坛开幕式的同传看作一次任务。鉴于此,文中的“任务”均指2010年亚洲能源论坛整个开幕式的同传任务,而文中的“案例”则指的是帕拉胡主席的开幕式讲话的同传案例分析。
[4] 帕拉胡主席的论坛开幕式致辞为英文,并未提及太多能源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但包含大量组织机构名称和人名称谓。若译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必将疲于应付,极有可能在现场将人名、称谓、组织名称翻译得不准确甚至译错,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译前准备的作用不容忽视。另外,此次任务为带稿同传,译员拿到稿子后的准备时间也应算译前准备的一部分,这段时间译员的准备工作也将对口译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鉴于以上原因,笔者会尽可能详细地在下一章描述该任务译前准备阶段的情况,并在案例分析部分适当考虑译前准备对口译效果的影响。
[5] 从口译类型来看,该讲话的翻译是以英译中带稿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运用了何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是否适应英译中同传的需要?翻译过程中有何问题及错误?“带稿”这一因素对同传过程和翻译处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无更好的处理方案?笔者将在案例分析部分一一分析和探讨以上问题。
这篇论文(实践报告)的开场白的标题不是常见的“引言”或“导言”,而是单刀直人,直接用“任务简介”作为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