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针灸经穴名称英译标准化的方法与程序,以便能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提供某种启示。
作为中医的一个分支学科,针灸学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本世纪50年代以来,针灸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幅员广大,中医门派林立,再加上方言众多,针灸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共周围国家中,特别是日本、朝鲜和越南,针灸的穴名各不相同,给学习和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他国家的针灸工作者虽然已翻译了中国的穴名,但由于音译不统一,使经穴名称的混乱更进一步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曾先后成立了经穴研究委员会并各自制定了一个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然而在各国制定的标准化方案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协调各方意见,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于1982年12月14日至20日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召开了针灸经穴名称标准化工作组会议。会议提出,针灸经穴名称标准化方案应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 英文字母数字编号;2. 汉语拼音穴名;3. 汉语名称。根据这一原则,会议制定了一个标准化方案并在1984年召开的国际性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会议上讨论通过。这不但为针灸学走向世界扫清了道路,而且开国际合作标准化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形式之先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化方案”)打破了长期以来对中医用语的僵化认识。尽管传统上认为经穴的名称是古代医家根据经络、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学说以及经穴在生理、病理、治疗上的特性与它所处的解剖位置等等方面,逐穴严加推敲之后,才确定的。正所谓“凡诸孔穴,名不虚设,皆有深意”(《备急千金要方》)。而标准化方案所遵循的标准化原则却是简单、方便、实用。
其次,标准化方案既遵重了针灸学与中国文化的天然联系,又注意了国际针灸工作者的可接受性。所以,它一方面提出用汉语拼音音译针灸穴位名称,另一方面又提出用经络名称英译的缩写形式进行数字编号;从而使中西方文化在标准化方案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标准化方案将翻译的中心集中在语言方面,而不是文化方面。它采用现代英语翻译针灸学上的各条经脉及其相关的络脉并明确否定了那种认为只有拉丁语才能翻译中医名词术语的观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