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从现有的几本汉英中医名词术语辞典(如《汉英中医词汇》、《汉英中医辞典》、《汉英双解常用中医名词术语》,以下分别简称为《词汇》、《辞典》、《双解》)来看,中医术语的翻译(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解释而不是翻译)基本上还算达意的。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达意"仅仅是字面上的,而实际上并不达意。
如“固肾涩精”、“利水逐饮”、“和血止痛"及“活血通经”四个术语在《词汇》中分别被译为strengthen the kidney and stop nocturnal emission, promote diuresis and reduce fluid retention, regulate blood and alleviate pain,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dredge meridian。
从表层上看来,译语和原语的意思似乎还基本上吻合。然而仔细一推敲,问题便出来了。从结构上讲,以上这四个中医术语都属连动式结构,其连用动词(如:“和血止痛”中的“和”与“止”)在整个结构中不是连合关系,其位置不能互换,因为两个动词所包含的搭配意义不同。就中医术语来讲,属连动式结构的术语中的第一个动词往往表示的是治疗手段,而第二个动词则表示的是治疗的目的。如在“固肾涩精”这个术语中,“固肾”是治疔手段,而“涩精”则是治疗的目的,即通过“固肾”达到“涩精”的目的。因此“固肾涩精”只能译成strengthen the kidney to stop nocturnal emission,而不能译成strengthen the kidney and stop nocturnal emission。同理,其他三例中的and也应改成to才对。
可见,要译好中医名词术语,不研究其结构方式是不行的。在长期的中医对外翻译活动中,我们对中医名词术语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总结出了九种结构形式。
1. 主谓结构
这一结构的前一部分是陈述的对象,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加以说明,它们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土喜温燥、金水相生、胃主受纳、肝主谋虑。
2. 动宾结构
这一结构的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如:下利清谷、宣通水道、壮阳、行气。
3. 联合结构
这种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地位是平等联合的关系,互相间没有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也没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金寒水冷、表寒里热、升降沉浮、君臣佐使。
4. 前偏后正结构
这一结构的前一部分对后一部分有修饰、限制的作用,表示定语性修饰词和中心词的关系。如:肾虛不孕、气结腰痛、惊伤胁痛、麻疹喉痛。
5. 前正后偏结构
这一结构的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有补充说明的作用,表示中心词与补充成分的关系。如:听力不佳、汗出濈濈、血脉拘挛、色悴。
6. 连动结构
参见7.I
7. A则B型结构
这一结构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后一部分表示结果。如:阳盛则热、劳则气耗、阴盛则阳病、寒则气收。
8.“取象比类”型结构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认识论上的表现,相当于逻辑学上讲的“类比法”(analogy)。中医学上的许多治疗方法就是用这种方法命名的。如:逆流挽舟、引经报使、釜底抽薪、增水行舟。
9. 重叠式结构
属这一结构式的术语的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在意义上相互重叠。如:消食化滞、消痞化积、软坚散结、固肾涩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