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让中医走向世界,其翻译应尽可能地比照西医用语。虽然中西医在理论上和治疗方法上大相径庭,但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描述,却有很多相同近似之处。因为人体的生理机制与病理变化都有客观的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认识与描述。比如“下利清谷”(dirrhea)与西医上讲的“腹泻”就有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中医要强调“清谷”这一现象。但从现代临床实践来看,强调不强调“清谷” (watery)也无甚重要。
其次,中医有些独到的理论及其术语,是西医中没有的,我们可以釆用汉音译,或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如“阴”(yin),“阳” (yang)。釆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有“壮阳”(strengthen yang),“行气”(regulate qi)。这类术语在中医中有很大比率,翻译要多加注意。
再就,有些含义晦涩或是深藏不露的中医术语,可采用意译。万不得已还要加注,予以说明,如“土喜温燥”用加注法可译成Earth (meaning spleen here) is fit for warmth and dryness;用意译法可译成thermoxemphil of spleen就很简洁清楚。但谁优谁劣,还得让时间来验证哪一种译法能被大多数海外人士所接受。类似的例子还有:
色悴(面色苍白)ochriasis
气结腹痛 qi-stagnated celialgia
血脉拘挛(血管痉挛 )vasospasm
肾虚不孕 nephropenic sterilily or sterility due to kidney-asthenia
还有,像“阳盛则热”、“劳则气耗”、“阴盛则阳病”、“寒则气收”这类术语充分地反映了中医辨证推理的思维特征,每一术语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一个命题。正确的理解这些术语对于完全领会和掌握中医理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这类术语在《汉英中医词典》中常常译成一个句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