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课件本地化和常规的文档及软件的本地化有着较大的区别。课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是为了让最终用户通过它来更容易地、更直观地掌握另外的一些软件和知识。因此,课件的操作必须要简明易懂、方便上手,但形式上又必须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看似简单的课件往往是最新技术竞相亮相及展示的舞台。这就使得课件的本地化与传统的文档及软件本地化相比会牵涉更多的资源,面临更多的问题,迎接更多的挑战。由此,开展课件本地化工作之前进行精心的分析与准备,也就成了课件本地化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大体来说,当接到一个课件本地化的需求时,首要的就是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估:
1、正确估计课件本地化的技术难度:绝大多数课件本地化之无法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都在于事前的了解及准备不够。不同的课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为了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其制作过程所应用到的技术亦有迥异。确保对这些技术有足够了解并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乃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不二法门,尤其在某些课件的制作中有时牵涉到几十种工具的应用时更是如此。
2、慎重评定课件本地化的相关工作量:“你所不能衡量的,你就不能控制”。对涉及的工作量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以之为依据去有效地组织资源,并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课件本地化的工作量主要受如下因素的影响:源语言与目标语言(要制作多少种语言的本地化),课件内容的文字量,课件中用到的拍图数量,课件中用到的声音长度等。
3、确认项目的可行性:在对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之后,即可结合现有的资源状况来为项目做一个合理的评估,以了解在当前情形下项目的可行性有多高。任何不计项目困难而盲目应承的做法,都有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当然,不是说项目的可行性不高就不做了,对可行性的确定更主要是为了制定正确的生产策略。
4、制定项目的基本策略:依据可行性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项目的各个环节具体怎么进行,比如哪些部分应该借助外部的资源来获得,哪些部分应该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等等,完善的项目策略可以说是整个项目成功的一半。
在完成以上评估环节之后,即可正式组建项目小组,开始为整体的课件本地化生产进行相应的准备。由于课件本身的特殊性,在进行生产准备的时候,除了常规项目准备所需涵盖的诸多方面之外,还应特别关注与课件本地化相关的一些细节,包括但不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