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笔译技术 > 正文

电影对白的汉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发布时间: 2021-09-07 09:21:06   作者:译聚网   来源: 中国俄语教学   浏览次数:


3. 译文要符合角色的身份、性格,应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电影语言的美是体现在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上的。译者在翻译中应尽量发挥自已的创造性思维,使译文能够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符合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及特定的生活场景。在影片中薇拉的情人安德烈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列车员,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他的语言鲜明,富有个性,时而幽默风趣,时而粗俗不堪。请看例句:

3.jpg


4. 对白的翻译要前后呼应,紧密联系,符合剧情的需要


在翻译对白时要充分考虑情节内容,注意承上启下,根据剧情的需要灵活处理才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例如:


4.jpg

(译文1)薇拉:肉筋腱很多?

普拉东:嗯。我想这只鸡活着的时候在你们餐厅也当过服务员。


(译文2)薇拉:鸡肉很硬?

普拉东:嗯。我想这只鸡活着的时候在你们餐厅也当过服务员。


这是普拉东在吃薇拉端上来的鸡肉时俩人的一场对话。第一种译法采用了直译,问句和答句之间显得不够呼应,缺乏内在联系。第二种译文翻译得恰到好处则是因为充分考虑到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一个。硬”字就把前面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及普拉东现在的心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里暗指刚才薇拉的服务态度“生硬”、“强硬”,同时普拉东用了拟人的手法就把他心中暗含的对薇拉的不满和怨恨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5. 克服文化干扰,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翻译与其说是克服语言障碍以实现跨语言交际,不如说是克服语言背后的文化障碍以实现跨文化交际。电影语言是有声语言,转瞬即逝,因此要求对白通俗易懂,能立刻被观众所接受。正是由于电影所具有的这种聆听性和瞬时性的特点,所以译者就不可能像对文学作品那样对文化内涵词加上长篇累牍的注解。为了适应中国观众群的接受能力,电影对白的翻译一般会采用转换文化意象的手法,对发生变异的文化信息进行合理的变通,在保留原文语言的形象美的基础上,将原作顺利地移植到译文文化当中来,克服因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导致观众在理解上存在偏差。


例如,普拉东因和薇拉争吵而误了车,紧接着自已的身份证又被安德烈带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这使普拉东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走走不得,等等不得。尽管他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音乐家,但处于人生低谷时接二连三发生地不幸使普拉东堆积在心中的愤怒一下子爆发出来。


5.jpg

(译文1):你简直把我害了!你这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女人!

(译文2):你简直把我害惨了!你…你…你这个干巴猴子!


该对白采用了“寓意”的修辞手法,就是借用动物、植物或是物品的具体名称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以揭示人的品质、性格特点、行为特征。俄罗斯人通常用“猫”来比喻瘦得皮包骨头的女人,而汉语则习惯使用“干巴猴子”。译文1并未把普拉东当时那种急切、愤怒、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第二种译文则很好地迎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称瘦弱的人为“干巴猴子”,此外,“害惨”比“害”更具有口语色彩,“你”字的叠用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气得浑身发抖,不骂出口不足以平息心中愤怒的普拉东的另外一个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