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2. 日本锁国时代的翻译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16世紀),欧洲列强终于开始对日本产生影响, 其“先头部队”仍然是基督教的传教士们。1549年,第一位传教士弗朗西斯克▪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从日本鹿儿岛登陆。从那时起到1587年丰臣秀吉颁布导致日本锁国的禁教令为止,以葡萄牙等国传教士为主的大批传教士活跃在日本各地。在战国时代的硝烟中引导日本走向统ー的三雄之ー——织田信长十分憧憬西方文明,他先后与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会面达18次之多,并多次长谈。如今看来,路易斯旅日时间很长,有可能会说日语,但是更有可能是由他的日本信徒为两人长谈做翻译。
当时日本使用最多的外语是葡萄牙语。九州地区的平户港,作为贸易口岸而十分繁荣,这里葡萄牙、荷兰等国商船云集,并活跃着一大批葡萄牙语翻译,人称「南蛮(なんばん)通詞」。葡萄牙语当时也被称为 「南蛮口」,并给后来的日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所用的一些日语外来语就是当时从葡萄牙语中演变过来的。
但是,随着从战国时期走向统一,日本同时也走上了锁国的道路。 如前所述,1587年丰臣秀吉颁布禁教令后,1633年三代将军徳川家光又颁布了宽永锁国令,及至1641年,平户的荷兰商馆被强行迁移到长崎出岛,至此日本完成锁国,住在平户的大批翻译也就自然而然地迁到了长崎。由于当时荷兰是唯一被允许与日本通商的西方国家,荷兰语也取代盛极ー时的葡萄牙语成为第一外语了。后来,在长崎出现了「阿蘭陀(オランダ)通詞」(荷兰语翻译)的组织,他们在江户时代成为日本对外交流的窗ロ,而且还对当时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蘭学者」们产 生了重要影响,为日本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日本与英语圏的接触及翻译
1600年,一艘荷兰船上的英国水手威廉•亚当(William Adams/三浦按針)因船只遭难搁浅,漂流到九州。徳川家康见其具有丰富的航海和造船知识,便委以幕府外交顾问之重任,并在三浦半岛为其划出领地, 以重礼相聘。亚当日语娴熟,多次为徳川家康充任国事活动翻译,家康还为他娶了ー个日本夫人。他应该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日英之间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