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从根本上说,推敲体现出的是一种高度的敬业精神,一个称职的翻译必须是一个乐意且善于对译文进行推敲,甚至反复推敲的人。英文与汉语之间的翻译需要推敲,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习俗、观念等都不一样,两种语言的词语用法、意思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因而每每使译者思索再三才下笔,下笔之后又思量、琢磨。即使如此,还不能确保译文就能如人意。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一种文字过渡到另一种文字, “不免有所损失或受些损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 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钱钟书,1994: 80)显而易见,对译文进行推敲,不 仅仅只是要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将一种文字过渡到另一种文字 过程中的“损伤”、“失真”、“走样”等降到最低限度。唯其如此,译文质量才能有保证。
对译文进行必要的推敲应依据什么原则?这个问题在现在的语境下可能会显得比较复杂,因为它涉及译学界现存的多元思维。但是遵照常理,按一般读者 对译文或译著的阅读期盼,译者对译文进行推敲可以依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三原则,一是这三个原则具有概括力,二是它们简便可行。可以说,对译文进行 推敲包含检查译文是否忠实传达出原文的基本思想与信息,检查译文是否通畅地 道,检查译文在文采风格上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让我们先来看些译例:
1. Not long ago, selling American cars in Japan was downright quixotic.
前不久,在日本出售美国汽车是狂热的幻想。
2. The new leaders may be better educated, more technologically inclined, and more cosmopolitan.
这些新的领导人可能受教育的层次更高,技术上更有天赋,更能以四 海为家。
细读上面的译文后会觉得它们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问题都出在个别的词语处理不够准确或不够贴切,因而句子读来不顺或别扭,因为我们中国人并不这么说话。句1中的quixotic使我们想到的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Don Quixote)这个人物。此人是位理想主义者,专门去做不可能实现或不切合实 际的事。因此,quixotic在英文词典里有“狂热幻想的”意思,但在现代英语 中它往往泛指“不切合实际的”、“实现不了的”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