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科技翻译 > 正文

鲁迅早期科技作品的翻译

发布时间: 2022-07-05 09:16:2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鲁迅早期文本翻译无论在选取路线还是在翻译方法上都处于晚清翻译的主潮中,从上面所列的译介名录不难看出,这阶段鲁迅的译介对...


鲁迅开始从事译介活动到他留日早期所进行的翻译活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成果除去《斯巴达之魂》和《哀尘》之外均为科技文本或科学小说译作,时间跨度是从鲁迅 1902 年 22岁自矿路学堂毕业赴日留学开始,到1906年3月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为止。鲁迅在这个阶段及前后有关作品的全目录,并按时间予以排序:


1903年《斯巴达之魂》《哀尘》(文学小说)《中国地质略论》《说鈤》《地质学残稿》《月界旅行》(科幻小说)

1904年《物理新诠》(只译两章,已佚)《世界史》《北极探险记》(科幻小说,已佚)

1905年《造人术》(科幻小说)

1906年《中国矿产志》《地底旅行》(科幻小说)

1907年《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


这些作品中,有科幻小说,有专业论文,有科技动态介绍等,其中既有编译之作,也有亦译亦著的,还有相对较后期的纯翻译之作。小说方面,《月界旅行》1903年10月由东京进化社出版,署美国培伦著,中国教育普及社译印。《地底旅行》先由《浙江潮》第十期(1903)刊登前二回,署英国威男著,用“之江索子”为笔名译出,全译本由南京启新书局于1906年4月出版,译者名又改为“之江索士”。《北极探险记》1904年译,未发表,译稿丢失。《造人术》发表于《女子世界》1905年第4、5期合刊,署名美国路易斯托仑著,索子译。但众所周知前三部小说均为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作品,而《造人术》的原作者为美国科幻作家路易斯·斯特朗(LouiseJ.Strong)。《斯巴达之魂》和《世界史》是历史题材,《哀尘》为雨果的社会小说片段。除此之外,其余的均为1903-1906年期间的纯科技编译文本,其中《中国地质略论》、《地质学残稿》、《中国矿产志》属于科普作品;《说鈤》、《物理新诠》属于域外最新科技动态介绍。最后发表于1907年的《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篇》是鲁迅弃医从文后对人类(主要是进化论)和西方科学史的编译。


在此期间,鲁迅的创作文体与翻译文体缠夹在一起,难以割裂(李寄,2008:27)。研究时有必要做仔细的甄别。小说的译作性质自不必说,但其他的一些文本学界原先是作为著述来讨论的,现在看来,最初一篇《斯巴达之魂》似乎还尚可认为是鲁迅根据历史故事进行改编创作而成的小说,而其他文本均是编译或纯翻译之作。李寄把这些科技文本的书写性质认定为翻译,并且做了非常详尽和充分的论述,非常有说服力,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鲁迅早期文本翻译无论在选取路线还是在翻译方法上都处于晚清翻译的主潮中。从上面所列的译介名录不难看出,这阶段鲁迅的译介对象与当时科技翻译的主流是吻合的。正如他本人所说,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让他们可以看见“许多很有意义的处所”,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他就觉得是“极大的幸福了”(孙郁,1991)。鲁迅可以说是第一个以自觉的科学意识介绍和宣传科学的人。在挑选翻译作品时,他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就是:“对社会有借鉴作用”,“于读者有益”,同时要保持作品的原貌。鲁迅在为自己和他人的译文所作的序跋中,总是强调希望译文能使读者“得一些好处”。鲁迅提倡“科学小说”,意在普及科学;他将“科学小说”视为科普工具,显然是受到“科学救国”的时代思潮的影响,而对“科学小说”寄予“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摘自《月界旅行·辨言》)的厚望,不过现在看起来似乎是高估了文学对于改造社会之功用。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助词“の”的基本用法
  • 下一篇:それだけ词的用法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