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医学翻译属于科技翻译,通常都被认为应力求做到忠实与通顺,图至于这两者以外的因素则较少得到关注。然而,在各门学科越发相互融合交汇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在医学人文精神越发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医学也已不再一味追求客观、准确的科学性一一官方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注重医学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因此,医学翻译在追求语言层面的忠实与通顺之余,也理应从更为宏大的文化视角着眼,而医学翻译中的异化现象便是该视角下值得探讨的内容。
值得指出的是,医学翻译中的异化现象既包括无意为之,亦包括有意识地保留原文风貌的结果。笔者认为,翻译必然涉及到内容与形式,简而言之,异化翻译便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与形式,犹如既保留原来的灵魂也保留原来的躯壳,在医学英汉互译中便存在不少例子。
(一) 医学用语英译汉的异化
西医是当今世界主流医学,中国在引进西医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西医术语,在此过程中大多使用音译和直译将其译入中文,颇具“舶来”色彩,但这些多半为无意识的异化翻译一一即译者并非刻意追求异域特色,而往往是因别无他法而采用了此种译法。此类例子俯拾皆是,如:阿司匹林( aspirin)、艾滋病(AIDS)、疯牛病(mad cow disease)、黑死病(the Black Death)、基因(gene)、可卡因(cocaine)、克隆(clone)、尼古丁(nicotin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休克(shock )等。如前所述,这些例子多半是由于在翻译过程中,于目的语中找不到现成说法,因而极大程度地遵照、保留原文的风貌,采用了具有异化特色的音译或直译。
时至今日,异化在医学英译汉中依然得到广泛的运用,以异化手法从英语译入汉语的医学词汇总体上亦呈增长趋势。异化翻译虽在起初阶段略显欠缺通顺,带有较浓的陌生感,甚至有晦涩拗口之嫌,但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审视,异化的医学翻译往往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内容与形式,准确无误地传递原文信息。可以预见,异化将继续在医学英译汉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医学用语汉译英的异化
同样,在医学汉译英中,也存在不少异化现象,主要出现在涉及中医的英语翻译中。
我们知道,中医植根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个性鲜明,英译时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说法,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医术语的英译。在很难找到更好译法的情况下,基于汉语表达的直译或音译等异化翻译法便成了中医汉译英的常用手法,由此汉语亦为医学英语输人了不少词汇。常见例子包括: cold enveloping fire(寒包火)、damp-heat(湿热)、gua sha(刮痧)、horse-spleen wind (马脾风)、life gate(命门)、 liver fire(肝火)、lung cold(肺寒)、lung fire (肺火)、lung heat (肺热)、middle qi (中气)、qi(气)、qigong(气功)、source qi (原气;元气)、Tui na(推拿)、yang(阳)、yang qi (阳气)、yin(阴)、yinqi (阴气)、Zang Fu(脏腑)等。
可以说,中医英译的核心问题在于文化差异,而在翻译中,只有正视这些差异,才能保留中医的特色。因此,中医译者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始终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最大利益上,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在翻译中医时一定要突出中医的语言特色,保持中医思维和理论的完整性,译出中医特色。以上译例均使用了直译或音译的手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特色。可以说,在中医英译中,异化不仅是最为常用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替代的最为适切的方法。
不难看出,无论是医学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的许多异化译例,都是因为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所造就的。根据徐珺的定义,“文化空缺词指的是只为某一民族语言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内涵,既可以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词,也可以是该民族独创的词。”而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尽量运用异化译法。以上译例以异化的手段准确地传递了原文信息,也较好地填补了中英之间的文化空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