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探求译文艺术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从而也就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原文的语言形式作为出发点,力求加以复制,更精确地说,就是力求“复制原文形式的特点(如果语言条件允许的话),或创造在作用上与原文特点相符合的东西”(费道罗夫语)。这种方法是从形式走向形式的方法,可以称做复制原作的翻译方法,又叫形式主义的方法。
我们也可以把原作艺术意境作为出发点,力求抓住这一艺术意境作为自己的文学译品的艺术内容,同时力求在译文语言中寻找可以表现这一意境的完美的语言形式,而不受原作语言形式的束缚。这种方法是从内容走向形式的方法,可以称做再现意境的翻译方法,又叫再创造的方法。
第一派由于没有抓住原作艺术意境,也不了解同一艺术意境在不同的语言中要求不同的语言形式,因而居于被动地位,处处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往往不能真实地再现原作艺术意境。
第二派由于抓住了原作艺术意境,因而居于主动地位,处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往往能真实地再现原作艺术意境。
现在举出一些例子,进行一番比较。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酪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复制派译文〕
I have "green ant" newly fermented wine.
My little stove of red earth is ready
(for heating the wine);
Evening comes and the heaven threatens snow.
Can you not come and drink a cup or so with me?
(Jenyns)
〔再现派译文〕
There's a gleam ot green in an old bottle,
There's a stir of red in the quiet stove,
There's a feeling of snow in the dusk outside -
What about a cup of wine inside?
(Bynner)
Bynner的译诗和原诗相比,在词语细节上有所不同。原诗中的“红泥”变成“火光熊熊”,但同样给人以温暖闲适的感觉。
李端《拜新月》:“开帘新见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复制派译文〕
Raising my curtain I see the new moon;
I go down the front steps to kneel in worship.
If I speak in a low voice no one will hear me.
Ah! The chilly north wind is blowing.
(Chri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