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翻译与中国现代话剧

发布时间: 2023-11-14 09:22:4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1907年,李叔同和欧阳予倩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


话剧,这个中国传统戏剧中没有的文学形式,可以说完全是通过翻译才引入的。1907年,李叔同和欧阳予倩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被普遍看作中国现代话剧的开端。虽然他们的话剧采用幕表制,演出前没有剧本,但选择这两部作品进行演出,显然受晚清这两部译作流行程度的影响。


胡适曾撰文列举可供中国文学借鉴的西方戏剧:“二千五百年前的希腊戏曲,一切精构的工夫,描写的工夫,高出元曲何止十倍。近代的萧士比亚(Shakespeare)和莫逆尔(Moliére)更不用说了,最近六十年来,欧洲的散文戏本,千变万化。远胜古代,体裁也更发达了,更重要的,如“问题戏”专门研究社会的种种重要问题;“象征戏”(Symbolic Drama)专以美术的手段作的“意在言外”的戏本,“心理戏”专描写种种复杂的心境,作极精密的解剖;“讽刺戏”用嬉笑怒骂的文章,达愤世救世的苦心”。1918年6月,《新青年》开辟译介外国文学的“易卜生专号”,推出胡适、罗家伦、陶履恭等翻译的易卜生的《傀儡家庭》(今译《玩偶之家》)、《国家之敌》(今译《人民公敌》)等剧本。胡适还写了一篇译介文章《易卜生主义》,以这两个翻译的剧本为例,介绍易卜生对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女性问题的写实:“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睁开眼睛来看世间的真实现状。明明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我们偏要歌功颂德;明明是不可救药的大病,我们偏要说一点病没有”。‘胡适由此将易卜生的这种戏剧创作方式命名为“易卜生主义”:“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的家庭社会原来是如此黑暗腐败,叫人看了晓得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维新革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表面上看去,像是破坏的,其实完全是建设的。”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引发了大批效仿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这些问题剧在题材上与易卜生的戏剧相仿,创作模式上也基本上模仿“娜拉”的出走结局,被称为“娜拉剧”。例如胡适的《终身大事》中田亚梅追求自由婚姻离家,剧作从题材、主题到结构的安排,都明显地摹仿《玩偶之家》。欧阳予倩的独幕剧《泼妇》中女主角于素心反对丈夫纳妾而选择离婚出走,体现了女性对自我独立人格的护卫。郭沫若的《卓文君》在历史人物身上灌注五四运动时期追求人的尊严的理念。欧阳予倩的《潘金莲》改变潘金莲在《水浒传》中的“淫妇”形象,将其塑造为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这些新剧中的女性都像娜拉一样喊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除了问题剧,舞台喜剧也是在模仿中发展起来的。剧作家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揭露了上层社会虚伪迂腐、荒谬无耻的人情世态,语言俏皮,富于机智,情节曲折多变,这些都带着明显的英国喜剧特点。曹禺的话剧也深受西方戏剧影响,“《雷雨》还是不脱浪漫剧末期的喜弄小技巧的作风,《日出》则完全是自然主义的作品,而《原野》又是带有象征意义的问题剧了。”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