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图像取代文字的交际地位

发布时间: 2023-04-03 09:17:40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翻译工作是语言工作的一种,用文字来交际,传达消息,在这方面,人类社会最近半个世纪出现了两大剧变,第一是文字作为交际工具...


首先我们不妨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理解翻译工作本质的转变: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意义与地位。


翻译工作是语言工作的一种,用文字来交际,传达消息。在这方面,人类社会最近半个世纪出现了两大剧变:第一是文字作为交际工具逐渐没落,第二是资讯爆炸。


在以前的社会里,人们累积了智慧,或是发现了新事物,主要是借着口耳相传(例如讲故事、民歌、演戏、宗教集会的宣道等)把信息送遍社会,也靠文字记录(书信、历史记载、小说散文诗歌等)流传后世。


到了二十世纪下半期,这种情形首次全面改变了——至少在科技发达的社会是如此:今天在大城市里做调查,会发现接受访问的人,十之八九说所得到的本地新闻和世界知识,都是由电视而来的,不再像上一代那样,主要从报纸杂志书籍方面得来。


• 写情书示爱已经接近绝迹,电话取代了这个功能。

写日记、写诗的人变成了稀有品种。以“阅读”作为消遣或嗜好者日少,看电视长期高居消闲方式的榜首。


• 大中小学幼稚园使用电视节目,录影带、图画书作为教学工具日增,教科书里文字与插图也此消彼长。


• 看蔡志忠用漫画演绎的《庄子》和四书五经等等一天比一天多,阅读原著者日少。


• 看电影电视版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数,也渐渐跟阅读原著者不成比例。在1960年代,认识小龙女或令狐冲的人,100%是透过金庸的文笔,自己在脑海里构想出来的,到了1990年代,可能有95%“认识”这些人物的人,只能想起饰演他们的演员。


• 当代人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心意理念的能力每况愈不:比较一下今天和上一代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口才,比较一下今天和二十年前小学生、中学生的作文,就可知道。


• 长篇大论的文意越来越不受欢迎,长时间的演讲也号召力日减,现在的趋势是人们只有耐性看比较肤浅的、撮要式的文章和书籍,凡是演讲都最好有幻灯片,录影带等视听器材辅助,大家习惯了“速食”文化,再没有耐性或时间较深入了解问题,精神集中的时间期限(attention span)越来越短


• 随着基本教育普及,统计数字上的“文盲”不断减少,可是在所谓先进社会里,却出现了千千万万个“新文盲”,即是说受过十年八载的基本教育之后,大部分人居然连最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也欠缺,又非常不惯以笔墨来表达自己,例如美国军方发现征召入伍的新兵,很大部分看不懂最显浅的机械使用说明书。香港的学生由三岁开始在幼儿园学英文字母和汉字,到了十八岁中学毕业,不少连略为通顺的中文或英文便条也写不出来。


如此这般,就在我们身边,一个大规模而意义深远的革命正在默默进行:人类文化逐渐由语文主导改为图像主导,书写的文字亦逐渐被口语取代,文字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地位开始动摇,它一天一天更受轻视漠视。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