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学的意象模糊性

发布时间: 2022-03-21 09:22:3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意象一词在古代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



汉语中“意象”的概念源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候,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的‘意象’是指以“熊麋之象’来象征某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从它‘示义取名’的目的看,已是严格意义上的观念意象。意象一词在古代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这种意象主要分为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和观念意象四种。“用带模糊性的艺术形象(符号)表现无限的社会生活内容,恰恰是艺术最根本的特点”。为方便起见,笔者将意象模糊分为人物意象模糊和景物意象模糊。


人物意象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红楼梦》中宝黛形象的描述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贾宝玉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鞋靴;面若中秋之刀,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璃

缨络,又有一根玉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红楼梦》第三回)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


宝黛的形象乍看细致而具体,然而仔细琢磨,读者便会发现宝玉和黛玉究竟是何等模样,仍然不得而知,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以及“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之类的描述均属模糊语言的集合。它不仅为读者敞开了想象的大门,而且激活了读者的想象,其审美价值和效果远远胜过电视剧中欧阳奋强和陈晓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形象。


景物意象模糊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读者的心目中只是奇花异草,佳木葱龙,楼台亭榭,山径通幽的好去处,谁也说不上来其中佳木多少株,花草多少种,楼台多少座,曲径多少条;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等宅第的建筑模式也只是导演和编剧想象的结果,换一位导演和编剧,说不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一连串列出了十几种景物意象。其中的“枯藤”为何种植物之藤,又有几根;“老树”是何种树,树龄多少年;“昏鸦”是几只;“小桥”是石桥还是木板桥;“人家”又有几户;“西风”为几级;“瘦马”是何种颜色,又瘦到何等程度“天涯”在何方等几乎全是模糊意象。但作品并未因其模糊而逊色,笔者认为,恰恰是其意象模糊使之成为千古佳作。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译文委婉表达问题
  • 下一篇:如何在汉译英中体现形象性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