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它是人类终年累月形成的规则和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相辅相成的产物,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罗伯特·F·墨菲所认为:“亲属称谓规定的是人的社会身份,反映出它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的社会的结构。”《红楼梦》素来被誉为中国明清文化历史的全息图像,细致入微地
描绘了四大家庭的盛衰荣枯。其中人物几百余,作者生动而真实地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系统。因此,《红楼梦》人际称谓系统的研究一直是文化学、社会学的热点;而且,笔者认为其人际称谓的翻译正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锋,是文化翻译中的一个典型个案。下文拟从《红楼梦》亲属称谓系统、礼貌称谓系统和拟亲属称谓系统二个方面
来鉴赏大家的译文效果,归纳称谓翻译的可行方法,分析中西称谓差异的文化根源。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说过:“人们的亲属关系看去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不同语言中所用的亲属名称极难分析。”巴尔扎克的两部名著La Cousine Bette 和La Cousin Pons,就曾在法汉称谓的复杂换算后译作《从妹贝德》之类,而傅雷先生更加煞费苦心地寻根溯源,才有了《贝姨》和《邦斯舅舅》等近似准确的汉译。外译汉尚且如
此,英译《红楼梦》人际称谓更是需要译者深厚的英汉文字造诣以及英汉文化底蕴。
我们不妨采用现代语义学的一些手段,比较汉英常用一层、两层以及三层关系亲属词的语义特点,借助《红楼梦》两大经典译本的实例,探讨亲属称谓的翻译方法。就汉英两种语言的一层关系亲属词而言,它们的亲属词义位区别不大。其中配偶关系词、生育关系词完全相同,如汉语的“母亲”和英语的mother,其义位结构式都是:(一层亲属)(生育关系)—(男性),因此直译是最简方法。在同胞关系词中,汉语区分年龄的长幼,而英语则不然,如汉语的“妹妹”和英语的sister义位结构式子不完全相同:前者是(一层亲属)(同胞关系)一(男性)(年长),而后者为(一层亲属)(同胞关系)一(男性)。因此,在有明确上下文的背景下,可以去繁就简,或者加上elder/younger也无可厚非。例如:
1)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第三十三回)
杨译:
“What place is there for me on earth,mother,”he wailed,“if you reproach me like this?”
2)薛蟠……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第三十四回)
杨译:“It's no use flying into a huff with me, my dear sister,”he sneered.
汉、英语言的两层关系亲属词,各自属于三个子语义场。一个是由两层生育关系构成的,指称直系血亲的子场,如“祖父”、“外祖父”/grandfather等;另一个是由一层配偶关系再加一层生育关系或同胞关系构成的,指称姻亲的子场,如“公公”、“岳父”/father-in-law,“大姑子”、“弟媳妇”/sister-in-law等;还有一个是由一层同胞关系和一层生育关系构成的,指称旁系血亲的子场,如“伯父”、“姨父”/uncle等。现以两层关系的直系血亲“孙女”、“外孙女”/granddaughter为例。英语的granddaughter的义位结构式子是S/DD(即 son's or daughter's daughter),而汉语分别有两个不同的亲属词“孙女”(SD)和“外孙女”(DD)。换句话说,在这组语义场中,汉语区分性别是多层次的,既因亲属指称人(alter)性别不同而不同,又因第二层关系人(ego)的性别不同而不同,英语只具备前一层的性别区分。因此,翻译两层关系亲属词时常常要变通。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