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从上述所选译的内容可知,胡适所译的是基于ー种爱国主义张扬,其次出于ー种介绍欧美文学的冲动。而鸳鸯蝴蝶派作家从他们文学趣味出发,对都德进行了别样选择,他们更强调译文的趣味与悲情效果,选择了滑稽可笑的《猎帽记》,刺激情感的《妒》、《悍》等作品;在译作上一反胡适那种朴实无华,忠于原作的艺术风格,加入ー些哗众取宠的意译,使原作风格丧失殆尽。
都德第一部短篇集中译本是成绍宗、张人权于1927年推出的《磨坊文札》,这部小说集是1921至1928年散见在ー些刊物上都德作品結集。由于都德这种诗情小说的巨大魅力,译本一出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先后于1927年、1931年、1935年由乐华图书公司、大光书局四次重版,对当时新硎初试的文学青年产生很大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这部译作比较粗糙,误译多处,语句也显佶屈聱牙。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中译本当推李劼人所译的《小物件》(Le petit chose确切地应译作《小东西》),19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笔名老懒、懒心、抄公、云云、菱乐,四川华阳人。1908年秋考人成都高等学堂分校。1914年随舅父到泸县当科长兼知事秘书。
三年后又随舅父到雅安,在知县衙门从事统计工作。从1915年底至1919秋先后受聘在《四川群报》、《川报》任记者、编辑、主笔、总编、社长等职。1919年8月赴法国马赛勤エ俭学。1921年到蒙彼里埃大学专攻法国古典文学、法国文学史、雨果诗选等课程。同时在闲暇之时开始致カ于法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李劼人对都德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早年从《小说月报》上读到《猎帽记》 后,便觉得都德小说“醰醰颇有余味”,并引发他创作文言小说《夹坝》。所以在作第二部翻译时就选了《小物件》;1924年他又译出早年“萦回于脑际”的《达哈士孔的狒狒》,收入中国学会丛书。他的译作在20年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物件》先后出版 8次,而《达哈士孔的狒狒》在随后10年中也出了4版。1924年9月李劼人学成回国先任川报主编,1925年被聘为公立成都大学教授,历任文科主任兼预科主任,1930年辞职回家开酒馆,但一直未放松对法国文学的翻译。1949年后,相继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会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四川省分会副主席等职。他的译作还有莫泊桑的《人心》,卜勒浮斯特的《妇人书简》,福楼拜的《马丹波娃科》、《萨朗波》, 罗曼•罗兰《彼德与露西》,赫勒•马郎《霸都亚纳》,发莱斯《文明人》,左拉《梦》(合译)等。
30年代,又有多部都德长篇小说译本面世,李劼人所译《小物件》30年代多次印行。1943年译者还根据敬隐渔等人所指出的错误重新改译全文,易名为《小东西》由作家书屋发行。李连萃在1934年还为中学生编译了这部作品。李劼人所译的《达哈士孔的狒狒》在此期间也二次印刷。此外,都德其他一些长篇小说及剧作亦出现了多种译本。王了一 1931年译出《沙弗》由开明书店出版,两年后商务印书馆又推出王实味的译本。这部小说40年代还分别由紫英、徐蔚南以《热恋》与《荡》为标题重译。都德剧作《阿莱城的姑娘》也分别由张志渊、罗玉京于1930年独立译出。
短篇小说方面有1932年李青崖编译“敌忾小说集”曰《俘虏》,其中收入都德小说 《最后ー课》、《陪审团的梦》、《小奸细》和《柏林之围》等数篇。同年,曾仲鸣辑译《法国短篇小说集》中收入都德的《一局台球》、《西简先生的羊》。1941年祝秀侠所编《归来》一书收入都德的《最后一课》。1946年姚蓬子所编《不能克服的人》亦收入胡适译 《最后一课》。此外,庐世逸、鲍文蔚等人还分别重译了都德的《旗手》、《童探》等作品。
特別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二三十年代几篇以“课”为题的小说,它们在主题思想和创作风格方面都明显受都德《最后ー课》的影响。第一篇是1922年郑伯奇发表在《创造季刊》上的《最初之课》,它叙述了ー个天真快乐的留日学生,在最初一课上受到羞辱。第二篇是1924年《前绛》杂志上劲风的《课外ー课》,它是关于父亲为懵懂无知男孩补上爱国ー课的故事。第三篇出现于30年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辉英创作了《最后ー课》,叙述一位女孩因撕毁日本封闭学校和改上日文课的布告而被羁押时校长、教员给予她的教诲。第四篇是大琨的《最后ー课》,主人公在“八一三”事变, 纷纷谣传上海将失守的国难当头之际,赶到学校上好最后ー节国文课。这几篇作品虽然叙事方式,情节内容迥异,但都表达了ー种反战爱国的主题,渲染爱国情绪。这恐怕也是相同的历史遭遇使中国作家接受、喜欢都德的原因。
1949年以后都德的作品新译甚少。除了1958年新文艺出版社推出吉人译《奈凡尔美人号》,198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徐吉贵译《巴黎姑娘》和198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沈宝基译《富豪:巴黎风俗》外,均为重译或重版。如《巴黎姑娘》由刘方和盖家常、岚沁分别以《ー个女人的沉沦》(1984)和《小弗罗蒙和大里斯勒》(1985)重译, 贾芝、葛陵和龚灿光子1951年和1989年分别重译《磨坊书简》,50年代郝运重译《小 东西》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和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共出版四次,198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印行了他的这ー译本。《达哈士孔的狒狒》在1956年和1988年分别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前者由成钰亭翻译,易名《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 后者由成钰亭和李盂安合译,易名《达达兰:三部曲》。
中国文学界对都德及其作品的研究滞后于翻译。80年代有十几篇研究《柏林之围》的文章,但大多数只是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探讨这部作品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