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我非常钦佩拉伯雷,……他是法国中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作家,而且是我们能提出来和但丁媲美的惟一诗人”。(引白《致〈星期报〉编辑意保利特•卡斯狄先生书》)拉伯雷是法国最早的作家,然而由于文学家趣味和审美的差异以及我国的国情,在五四前夕大量外国大家作品被译介的浪潮中,我们的译家居然一直没有给予拉伯雷应有的关注,据现有的资料来看,第-篇介绍拉伯雷的文字是1933年 《大公报》上的《拉伯雷诞生四百五十周年纪念》,文章说:
书叙巨人父子生平,自髫龄受教,其一生事迹,如战争阴险,縻不群迷,一 如当时流行之游侠故事,初无严密结构。拉伯雷禀文学创造观察之才,具哲人思维判别之力,集时人之知识于一身,而于事无不洞察,文思充溢,尽情诙谐讥讽,蓬勃有气,‘大食王父子传’内容包罗甚广,其哲理命意若何?殆无能确指,或称此为巨制,为ー时代,一国家之一切情思知虑之总,而纳于博道能文之腕下……要之,祛除一切羁束,听人之天賦机能扩展,以求生活之自然,为文艺复兴时代之一主要思潮,殆亦即此作全书之精神。具读此名著者,即不问拉伯雷改进社会政教之用心,亦未有不觉著之纵声欢悦之情溢于纸背者,拉伯雷书中于教育、寺院至于一切巨细,靡不肆其抨击,古今讽刺作家中,惟古希腊Luclan与十七世纪英国斯威夫特差可与比,虽此ニ家,似尤未逮。
应该说,文章对拉伯雷的文学成就作了比较中肯的概括,并把拉伯雷与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相媲美。然而作为文艺复兴三巨头之ー的拉伯雷始终受到我国译界的冷落。
但1953年中国文坛对拉伯雷态度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在8月至9月的两个月内,中国大报小刊推出了数十篇拉伯雷评论文章。与过去几十年中仅有ー篇介绍文字形成強烈反差。当时的文章是这样评论拉伯雷的:“伟大的拉伯雷是拥护人类过和平生活的,他那讽刺的大锤最沉重的打击就落在他那时代毕可肖们的头上。我们理应报答这位天才的,曾以巨人的腕力跟和平与人类的死敌进行斗争的法兰西作家,拉伯雷在今天也跟我们一起为普通人民的幸福,为了各民族人民的解放,为了全世界的和平而斗争。”(阿尼西莫夫:《拉伯雷论》,见《译文》1952年第8期)
《光明日报》1954年9月2日的一篇国人写的文章则说“我们的时代最主要的历史内容是反对侵略战争,争取人民民主和持久和平……很显然,拉伯雷愿意优秀的青年男女在和平环境里做他们所愿意的,他反对侵略,在他的作品里使侵略者终于失败”。
很显然,中国读者是从反对侵略战争与保卫世界和平角度来解读拉伯雷的。这不免有所失真,然而在正值抗美援朝的中国又有其必然性,拉伯雷被顺水推舟地扮饰为反战英雄。1954年《译文》特别译出《巨人传》第一部25至29章,主要讲述髙康大人击退毕克罗寿夫的情节。由成钰亭译。1954年平明出版社与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別推出成钰亭所译《高康大》与鲍文尉所译的《巨人传》,六七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对拉伯雷的译介也就停止了。(详见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
8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別出版了成钰亭翻译的《巨人传》(1981)和鲍文蔚翻译的同名译本(丨983)。9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又推出世界文学名著珍藏本的成钰亭译本《巨人传》(1990)。
值得ー提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推出了两部有关拉伯雷的研究力作。ー是艾珉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漫淡〈巨人传〉的思想与艺木》;ニ是孙超英的《拉伯雷作品中的火》。前者是ー篇全景式综论文章,作者从“人”的理想、禁欲主义批判、蒙昧 主义批判、拉伯雷的价值观以及拉伯雷的艺术手法等七个方法来剖析《巨人传》,文章 准确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是多年来研究拉伯雷不可多得的文章;后者则是ー篇带有现代色彩的专门论文,対“火”的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灯笼的隐喻义作了较深入阐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