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介绍中国文学的,是靠少数几个旅法留学的中国人。除了《阿Q正传》外,还有不少鲁迅的作品被翻译。而1964年中法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法国汉学界的一代新人也相继成长,于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便产生了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热朝。这一热朝,又是从译介鲁迅作品开始的。
从1970年起,法国几乎每年都有鲁迅作品的译本问世。1970年出版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ー书,内收鲁迅杂文3 篇。1972年,《如此这般》杂志发表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这两篇译文。1973年,百年纪念出版社出版了马蒂纳•瓦莱特一埃梅里(Mastine Vallette- Hémery)和米歇尔•鲁阿(Michel Loi)合译的《这样的战士:鲁迅诗歌杂文选》,内收《野草》和杂文多篇。1975年,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出版中心出版了马蒂纳•瓦莱特一埃梅里翻译的中法对照本《阿Q正传》。 同年,让•儒尔德伊尔和贝尔纳•夏尔特纳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阿Q》剧本,由巴黎水族剧团上演,1987年还改编《狂人日记》搬上舞台,改名《两兄弟》。1975年,联合出版社出版了皮埃尔•里克芒斯(Pierre Ryckmans)翻译的{野草》。1976年,该社还出版了莉莲•普兰塞根据英文转译并经达尼埃尔•阿米什编注的两卷本《鲁迅杂文集》。1977年,弗朗索瓦•马斯佩罗出版社出版了米歇尔•鲁阿编译的(政治与讽刺(1925—1936)》杂文集。1979年, 奥比埃尔一蒙泰涅出版社出版了米歇尔•鲁阿编译的《门外文谈》。1981年,西德科隆也出版了黄商顺用法文编译的《门外文谈》;同年,阿克罗波尔出版社出版了米歇尔•鲁阿等人翻译的杂文集《坟》。
米歇尔•鲁阿是巴黎第八大学的教授。欧洲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她早年从事古希腊和拉丁文的教学和研究。后改学中文,专攻汉学,曾多次来中国访问,并两去绍兴。在北京瞻仰鲁迅故居时,她激动地写下这样一首诗:“我坐在这个位置上,/这是您学生聆听您教诲的地方,/我聚精会神地凝视你当年的痕迹,/你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尊敬的大师啊,为了法兰西人民,/应当怎样来擦亮我们的武器呢? /我在思索你的为我讲述的道理,/眼眶里充满着滚烫的泪花。”(钱林森译)她之所以放弃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而改学中文,完全是为鲁迅思想所吸引。因此她致力于鲁迅著作的译介和研究,并于1977年与巴黎第三大学于如伯教授共同组建了巴黎“鲁迅翻译中心。”该中心与上海复旦大学鲁迅小组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用十年时间将《鲁迅全集》翻译出版。目前已出版的,除前面提到的作品外,还有《朝花夕拾》(埃贝尔出版社),《华盖集》(埃贝尔出版社)、《南腔北调集》(伽利玛出版社)、《花边文学》(卫城出版社),《我为女人的生死鸣不平》(信使出版社),《鲁迅诗集》(阿尔菲延出版社),《关于中国话》(奥比埃一蒙泰涅出版社)以及《三闲集》(Sai Tuyi译,中文名谢居易)、《呐喊》、《而已集》等。米歇尔•鲁阿还为法国的大百科全书撰写包括鲁迅在内的有关中国的不少条目,并且围绕 《野草》的评价问题与皮埃尔•克里芒斯展开争论,于1975年发表了《保卫鲁迅》,反击克里芒斯的专论。
据钱林森先生介绍,法国文学界一些后起的研究者,突破对鲁迅思想、政治的考察,回归到文学本身来进行研究,写出若干颇有见地的论文,如弗朗索瓦•于连(Francios Juilian)的《鲁迅: 作品与革命》和(作家鲁迅,1925年的展望,形象的象征主义与暴露的象征主义》。前者就《补天》、《狂人日记》以及《华盖集》、 《野草》、《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进行“双重的破译”即本文的破译和背景的破译,从作品原有的清新内容中去考察作品本身不可剥夺的深度。克罗德•芬兰的《〈狂人日记〉心理分析》,则运用弗洛伊德心理视角,对“狂人”的谵妄的心理依据和社会根源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观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