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译者将汉语“里”转化为英语“mile”,一则与英语读者关于距离单位的ICM统一起来,二则能够与“swift as strong wind”和“gained rapidly upon the flying horseman”统一起来。英译中“马”的速度比原文“马”快,但考虑到这里的数字是虚数,译者的处理是 恰当的。原文第七句视角是模糊的,译者在下句译文中增加“the lords”做句子主语,将下文叙述置于第三者视角下,更有助于语篇连贯,也突出了紧张、惊险的表达效果。最后一句的关系从句“who were worthily matched”从英语语篇看属于叙述者解释,补充了相关背景信息。这些补偿都属于概念性文内补偿。译者以脚注形式用已经出现并解释过的中国古代“齐(国)”为认知参照点注释了同期的“燕 (国)”,属于概念性文外加注补偿。恰当应用这两种加注形式有助于目标读者建构英语语篇连贯性。二者都以译者对目标读者ICM和背景知识预测分析为基础,以有益于译文整体效果为目的。对汉语“三 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译者采用变通处理“Stay,twice bastard! I, Zhang Fei of Yan*, await you!",结构简洁、意义也算准确。英语“stay”属于修辞性补偿。但译文和原文的修辞效果却算不 得相似。这种差异是翻译中不可译性的表现。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翻译补偿应根据翻译的基本原则来实施。 翻译补偿的必要性主要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有时,特别是在政治性材料的翻译中,即使译者已经预测到译文读者可能存在译文解读困难,也不宜进行翻译补偿。张佩瑶曾举过 —个例子,“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政治架构,香港在 1997年回归祖国之前,当时的港督彭定康要推行一些政治改革,中国港澳办官员提出反对,说“井水不犯河水”。第二天报纸都是这样翻译的:Well water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river water.就要这样翻译, 不能因为英文中没有这样的说法而加以变通。因为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代表官方的立场,所以译者不做个人的诠释性意译或者信息补偿。
翻译实践中为避免目标读者解读译文时发生信息不足而导致交际障碍,需要在译文中适当补偿信息,使译文文本
和读者的宏观认知世界统一起来,从而基于自己的认知世界建构译文语篇认知世界,并可能获得新的背景知识(甚至建构新 的ICM),扩展认知世界。汉英语箅翻译译者需根据其总体语篇翻译认知原则,预测分析目标读者ICM和背景知识以及翻译相关制约因素,坚持补偿的相关原则和一致原则,在句、篇两个层次上对译文进行适度外部补偿和内部补偿,以有助于原文意义转换和译文语言结构适度优化,提高英语译文可读性,从而使目标读者更好地实现对译文的认知解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