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翻译工作者应该从先贤的光辉范例中吸取经验。昔歌德译狄徳罗的《拉摩的侄儿》;蒲伯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奥• 维•史勒格尔和茹柯夫斯基译莎士比亚戏剧;鲁迅译果戈理的《死魂灵》;郭沫若译歌德的《浮士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些都是世界翻译史以至世界思想史、文化史上的佳话。其历史意义在于,或则藉以把启蒙思想引进德国;或则藉以推动英国古典的文艺运动;或则藉以为徳、俄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打开新局面。
翻译工作者要力争成为文艺巨人的知音,这就要求译者必须有胆有识。昔歌德译《拉摩的侄儿》时,狄德罗此书在法国本国尚未出版。此书在1779年才最后定稿,但作家1784年逝世时尚未刊印, 只有少数手抄本流传。到1805年,有一个手抄本落到席勒手中,席勒转送了歌德。伟大歌德独具慧眼,把作者逝世二十年后尚不为人知的作品,亲自译成德文,予以刊印。后来的法文译本,还是在这之后的一二十年从歌德的德文译本转译过去的。从这一本翻译作品的命运,可知歌德如果不是狄德罗的知音,不是有胆有识,并亲自翻译,《拉摩的侄儿》岂能如后来那么广为流传,成为德法两 国人民以至各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忧忆在三十几年前,我国翻译界前辈金同志曾告,说到翻译。贵在译者的思想境界能达到原作者的高度。鲁迅之所以适宜于作为 《死魂灵》的译者,是因为鲁迅的思想境界高,能了解果戈理,能攀登那个高度,能进得去。当然,常言说得好,知音难得。要成为文艺巨人的知音,也许不很容易,但如果连“力争”成为知音的这个“力争”之心也没有,那么,翻译云云,吾不知其可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