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那春天的夜晚已经飞逝,
你不能说:“等等,再回来。”
箫索的秋天降临了,
绵绵的雨洒尽无限悲哀。
我的女友正在坟墓中沉睡,
爱情在她的心灵深处掩埋,
秋天的风雨不会惊醒她的梦,
也不会温暖她的血液,还原她的姿态,
那只夜莺的歌终于沉默了,
因为夜莺已飞向海外,
它己不会唱出更动听的歌了,
......
这是其中三节,首尾也是如此,呈现出那哀婉沉郁的色调,也许在韵脚上有点微小的变通,但不是任意杜撰。是的,这首诗我重视了音步和韵脚。由于语言的差异,韵脚有时难以照顾,而且韵脚在一首诗中并不是决定性的,不可硬性押韵而害义或生硬牵强地押脚韵。诗的音乐性是内在的。有些诗在翻译中我不一定求脚韵,希望能达到准确和自然。“你是我的家园,我的家园! /雨淋淋的秋天的锡。 冷得发抖的灯在黑水洼里/反射出自己的没有嘴唇的头颅。”没有脚韵(虽然原义是押韵的),不改词硬凑韵,因为对这首诗来说,重要的是那种“阴郁”。也许,这时没有韵给人的感觉更沉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在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往往是很费心机的。当然首先是内容上的需要与表达的精炼,但语言本身的丰富性、色彩、音响给同样的意思的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效果。这对译者是个考验。而且没有人能给翻译限定一个模式,而且翻译又总是某种表达,从这种意义上说,又是再创造,因此有十个译者,就会出现十种不同的翻译,不可能不对原文有某些不同的解释,甚至造成某些不同的感觉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