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口译的交际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9-28 09:23:02   作者:译聚网   来源: 大家论坛   浏览次数:
摘要: 口译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听众的反应是即刻的,因为他们是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如果译文出现含混不清或者出现错误,听众会立即...



       勒代雷(Lederer)教授认为,翻译是由交际双方和两种不同语言组成的交际活动,这种交际同使用同一语言的交际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素。另外,大家和笔译虽然都是双语交际行为,但分析和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揭示大家的特殊性,恰恰是这种特殊性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和启示。


  笔译和口译两种翻译形式的相同之处是译前准备内容及方法相近,翻译的理解、抓住信息意义和表达程序相似。但两种翻译活动之间的差异也十分鲜明笔译中译者可以随时停下来查找资料或咨询专家,可以反复斟酌语言表达的含义,并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翻译结果进行"无休止"的修改和润色。这种"马拉松"式的翻译在口译中是无法想象也根本办不到的口译中有声语链瞬间即逝,听不懂记不住就无法完成言语表述。笔译的结果鉴定可以文字为证,为与原文进行比较提供了便利,但读者信息的反馈相对匮乏。然而,口译结果除译员本身的自评外,还可以询问会议组织者和翻译需求者,也可以依赖录音/录像进行比较和分析。除此之外,对译文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口译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听众的反应是即刻的,因为他们是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如果译文出现含混不清或者出现错误,听众会立即有所表示,例如用目光询问、紧缩眉头,或示意或提问。会议组织者对每一场翻译也可以作出即时评判,因为不同语言社团双方的交际完全依赖口译。笔译则不同,作者和译者都很难了解和准确掌握读者的反应,为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译者尽可能调动自己的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反复斟酌推敲,以保证对原文的忠实,但他对读者的反应是不可得知的,况且他的译文无需等待或根据读者的反应进行调整。由此可以说,恰恰是口译的双语交际特点可以解释真正意义上的翻译交际行为。


1. 口译交际双方在场


  笔译工作者面对的可能是几个世纪前的作品,也可以是现代作品,但完成作品的人不在场,译者和作品的关系相对稳定,换句话说,作品一经问世将不再变化,译者在翻译时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和认知知识对一成不变的作品进行不同的阐释。然而,这种分析和阐释过程同口译过程有很大差别。口译是双语的自然交际,译员不仅直接参与交际,还同原语听众一样借助各种渠道和方式试图理解讲话人的交际意图,当场接受交际信息。译员同普通听众的差别在于,他听讲使用的是一种语言,表达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他在听讲时不能筛选,不能分心,必须全部听懂,并借助笔记全部记忆,否则便无法用译入语重现信息内容。这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更具有活力,更方便信息的传递。一段讲话结束,听懂了就听懂了,听不懂就无法翻译;同声传译中,如果没有听懂或遗漏了就很难弥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交替传译译员可以求助于讲话人,询问或确认应该翻译的信息。通常的会议上,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是交际双方小规模的交流。


  交际双方在场对信息的理解和表达会有很大帮助,不懂可问,根据听众反应可以随时校正。在交替口译实践中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译员翻译一段讲话后,译入语听众流露出茫然的目光。这说明传达的信息有可能不够清晰或有误,译员可以根据他们的反应或要求立即重新翻译;同声传译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下面的听众戴着耳机回头找译厢中的译员,有的时而用手指着耳机想表示什么,通常情况下可能是翻译使用的译语传输通道发生错误……这种双语交流同使用同一语言的交流没有本质的差别,惟一不同的是译员必须参加交际双方的交流,双方的即时反应对译员的翻译有重要作用。


2. 交际环境和背景相对理想


  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现代生活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在这种转换中,翻译思维会受到"客观世界(自然、社会、思维三领域)、原文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翻译过程、译文、译文读者"(杨自俭,20004—7)等因素的影响。按照认知学理论,"意义的构成不是词汇的简单叠加。因此,应该考虑人类的各种表达方式。其方式通常分为三种手势、声音和词汇。"(K.Martel,J.Vivier,2003研讨会论文待发表)交际者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手势及音调都属于交际因素,这在交际中对信息的理解和表达有重要作用。口译中,讲话人在场,他的表情、手势、声调、眼神等都可以成为阐释信息的必要参数,从而做到较好地理解讲话人的意思。此外,由于讲话速度非常快,译者根本没有时间一步一步分析构成篇章的语言成分,他只能借助对主题的了解及先前或刚刚获得的认知知识快速分析篇章表达的信息,对信息意义作出判断,然后用译语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合乎逻辑地、贴切地表达理解了的篇章意义。笔译则不同,同样的一段表述,有可能出现多种理解,如何确定意义的正确性成为关键。口笔译中语言上下文固然重要,但信息发出的时间、地点、环境和在场人员的情况是理解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由此可以看出,口译同笔译相比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际环境。口译实践反复证明,同样的话语在不同场合可以出现截然不同的话语意义。"门!",可以指"开门!",也可以指"关门!",在只翻译能指"门"不能实现交际目的的情况下,原语中的暗喻应该在译语中变为明喻。在国际会议上,讲话人通常使用投影仪展示要讲的内容,这对译员的理解和翻译也有帮助。有时,讲话人列举一连串数字,同传译员可以根据图片显示的内容将其"翻译"成数字1、2、3,而不必重复这些数字,等等。这类实例举不胜举。同样,交际背景知识对理解也很重要。笔译中,译者可以通过翻阅资料查找完成作品的历史背景,然后通过注释对相关信息作出补充。口译则不同,无论是广义的背景,还是狭义的背景都相对完整。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同声传译八大基本技巧
  • 下一篇:同声传译的重复技巧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