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指对由短句、复句等构成的具有一定段落性完整意义的“语段”进行的理解,亦即“意义单位”的建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心理学术语中的所谓“ 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指译员在听辨的基础上迅速对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群进行语义査检,同时视情况需要作出译语处理(代码转换、意译、释译等),然后进行意义加工,建立该语段中的 “意义单位”,并将这一过程纳入适语整体语篇意义理解的轨道;“自上而下”的加工则指译员启动原语主题、交际环境和语境等相关知识,从原语意义预测/期望入手作辅助性语义查检并迅速对关键词语等进行理解加工,同时同样视情况需要对其作出译语处理,建立该语段中的“意义单位”,再将这一过程纳入语篇意义理解的轨道。这些意义加工过程大多反映着自动或半自动的脑神经活动,不昜为人感知,故译员除对原语意义预测/期望”可望有所意识外,对其余的理解现象一般难以有所察觉。不过,有的时候个别译员也可能会有某种模糊的感受。
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译员的首要工作是词的语义查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动化脑神经回路过程,它实际上就是对语义编码的自动解译过程。
根据脑神经学和心理语言学,入脑在这种语义査检中首先会根据听辨到的语音提示,在语言记忆库网络中以该记忆库中对语义的提系性相关信息为查检“路标”,以非线性扫描性质的、脑神经突触之间“搭触式”的、瞬时的生物电脉冲查检为主要工作方式,在一定的脑区域内搜觅与这一语音对应贮存的语义信息,表现为一定电刺激下生物化学密码的解译。这一查检(解码)过程的参照值为语言十语言外信息参照值。正是在这一阶段,译员便有了抛弃绝大多数听辨到的语言声学符号的表现。亦即,译员在自动查检到词的语义的同时,便立即会把原语的语言声学符号“遗忘”掉(包括原语的句法或其它语言形式所依附的那些声学符号),即便有少量保留下来的声学符号,也多涉及原语信息要点和关键词语,即所谓口译“重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典型的外语院校学生往往尽力将那些自己能保留下来的B语生词、“难词”语言声学符号都一并保留下来,造成大脑在查检语义过程中就已经负荷过载的 状况,使得他们常显得精力不够用。而且,如果他们试图译出“所有”的原语意义,那么该现象在他们听辨A语的时候也会存在,虽然通常情况下A语听辨中不存在生词,并且较少存在“难词”。值得注意的是,倘若他们并不进行双语交际而直接用母语工作,那么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