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虽然摘要出现在正文的前面,但一般的情况是:写完论文主体部分后才写摘要,因为只有全文写完了,作者才真正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整篇论文的概括。
根据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2006)的观点,论文的摘要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研究的主题、范围;(2)研究的背景信息;(3)研究的目的;(4)研究的方法(研究是怎样进行的);(5)有哪些主要研究发现或观点;(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下面我们看看一个论文摘要(摘自本书样本4《交替传译中译员的背景知识与口译质量相关性的实验报告》)(为了方便讨论,我们给每个句子编上号码,下同):
例1
(1)一直以来,中外学者利用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背景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随着研究的深入,背景知识在口译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3)遗憾的是,口译研究者对背景知识的相关论述主要基于口译经验之上,鲜少采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4)本文是一篇研究背景知识的实验报告。(5)笔者选取了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口译任务和背景知识测试的实验手段,着重调查译员的背景知识与口译质量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译员提高口译质量的某项具体参数提供指导。(6)实验结果表明:背景知识与流利度和反应时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背景知识越丰富,译员的反应时间越短,译文的流利程度越高;背景知识与信息完整度相关性中等,信息的完整度主要取决于译员短时记忆的容量和笔记的技巧,背景知识仅发挥辅助作用。(7)鉴于背景知识与口译质量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译员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有针对性地提高口译质量的各项参数。
上面这个摘要由七个句子组成。
句1、句2和句3都是关于研究背景的交代:句1交代了现有的研究视角和重点;句2说明背景知识对口译的重要性;句3说明现有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存在可以改进的余地,这说明该文采用的实验方法有新颖性,同时表明该研究有新意。
句4确定了该研究的性质(即“实验报告”)和内容(范围)(即“研究背景知识”)。
句5说明实验的对象(“英语专业本科生”)、方法(“口译任务和背景知识测试”)和研究目的(“调查译员的背景知识与口译质量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
性”,“为译员提高口译质量的某项具体参数提供指导”)。
句6是报告研究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句7是该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上面这个作为样本的摘要并不是十全十美,但总的说来是很好的,因为它大概用了400个汉字就清楚地对下面六个方面的问题作了简要的交代:(l)研究的背景;(2)研究的性质、范围;(3)研究的目的;(4)研究的方法;(5)研究发现;(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我们再看一个摘要(摘自本书样本1《2010年亚洲能源论坛开幕式同声传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