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0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科研项目近560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有1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8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5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550余部,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近800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等学术期刊。
6.国际合作办学
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联合国学术影响力”(UNAI) 组
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招收留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高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2010年学校获得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扩大开放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现有在校来华留学生1000余人。成功承办了教育部“留动中国”、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等大型活动。
学校在水利电力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注重加强与行业、地方的多层次、多渠道合作,2011年位列“湖北省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前十名”,2012年度获“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先进高校”,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批“湖北省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二、激励机制
1.国家助学金:博士生10000元/年.生,硕士生6000元/年.生。
2.国家奖学金:博士生30000元/年.生,硕士生20000元/年.生。
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博士生一等奖18000元/年,二等奖15000元/年,覆盖面100%;硕士生一等奖12000元/年(一年级,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毕业于“985”、“211”高校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可直接评定为一等奖学金。二、三年级为10000元/年)、二等奖8000元/年(一、二等奖占50%),三等奖4000元/年(占50%)。
4.单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德、智、体、美中某一方面表现优异或为学校、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研究生。覆盖面30%。
5.社会奖学金,由其它社会组织或个人定向捐资设立的奖学金,奖励标准分别按其奖励办法规定执行。
6.对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还可提供一定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和协助办理助学贷款。
7.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特困补助。
8.设有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用于资助有一定科研基础、可望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体现学科交叉和学科创新的选题。
9.设有硕士学位论文培优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
若本校对上述奖助标准及激励机制进行重新修订,则按新标准执行。
三、收费标准与学制
1.硕士研究生年学费标准为:工商管理(MBA)2.1万元/年,学制2年;会计硕士(MPACC)1.4万元/年,学制3年;翻译硕士(MTI)1.2万元/年(全日制学制2年,非全日制学制3年);公共管理(MPA)1.8万元/年,学制2年;其他专业均为8000元/年,学制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