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中医翻译 > 正文

中医概念的笼统性

发布时间: 2024-08-22 09:53:3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这种直观的认识方式及简单的类比推理居然从此成了中医基本的认识准则,这样,概念及表达上的笼统性就成了中医语言的典型特征之...


中医理论体系在汉以前已基本上确立起来。那时实验科学还没有发展起来,古代医家们只有依靠直观,甚至猜测来构建自己的理论,来认识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况,来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就限制了他们对客观实体作全面系统的观察并得出客观、精确的结论。他们所能作的就是从客观上对认识体作以概括的说明或笼统的归纳。这种认识物的方式在当时生产力及科学水平都很低下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

遗憾的是,这种直观的认识方式及简单的类比推理居然从此成了中医基本的认识准则。这样,概念及表达上的笼统性就成了中医语言的典型特征之一。“如发热中有‘壮热’、‘低热’、'潮热’、‘身热不扬'之分,因无具体的体温标准及体温曲线,在区分及判断上难免带有医者的主观因素,这对辨证诊断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医学与哲学》1990年第12期,第37页)对于译者的理解与信息的再现,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另一方面,中医语言中感情色彩与文体色彩交织也是产生笼统性的一个成因。请看下面几个中医术语:

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正气:指机体生命功能与抗病力。

武火:大而猛的火。

文火:小而缓的火。

可以看出,以上这几个术语对所描述的对象都作了附加的说明,使说话人对所谈论的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情感及态度跃然纸上。但正因为如此,这些词的意义往往显得十分笼统,使人无法把握其“度”与“界”。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