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德理文唐诗法译与程抱一译文的比较
2018-08-25 11:33:28    etogether.net    网络    



这首诗的第二个注解是对本诗第九句 “闲过信陵饮”中的“信陵”一词作的,他把魏国公子信陵君在看门人侯赢 和大力士朱亥的帮助下窃符救赵的故事原原本本讲述了一禪,几乎占了 整整两页的篇幅。对这个历史典故进行这番详细的解释,对于理解这首吟咏侠客豪情的《侠客行》是不可少的。又如,德理文对所选唐诗中出现的专有名词比如“五岳” (les cinq montagnes sacrées )、“镜湖”、“瑶台”、“鸳鸯”、“戈壁”、“昭君”、“夫差”、“西施”等也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对李白《子夜吴歌》之《春歌》所吟咏的“罗敷”,则把汉乐府《陌上桑》原诗的前半部分在注中加以引用。在这个注解中,德理文还把中国古诗中 的“罗敷”比拟于欧洲格林童话故事中的小红帽。注释的详尽成为《唐诗》这部译诗集最大的特点之一,译诗后的注释所占的篇幅有时远远超过译诗本身,从篇幅上看,似乎注释是主体,译诗反而是次要的了。


程抱一的译作也附有一定数量的注解,对原诗中出现的一些专有名词、历史文学典故甚至诗人作这首诗时的背景、目的等作了比较详细 的解释。如在翻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程抱一对这个诗题作了个 注,注中说明了这首诗写的是关于诗人穿越长江三峡的主题。对于诗 中出现的很多地名(白帝城、江陵),注中也作了相关解释:白帝城在四川境内,是三峡上游起点;江陵位于湖北境内,是三峡下游终点。注中还解释道,三峡水流湍急,穿越三峡是一段充满危险的经历,并补充说明诗人李白一生中至少有两次这样的经历,一次是他年轻时离开故乡四川,还有一次是759年流放之后。又如李白的诗《结袜子》,这是一首乐府诗,吟咏了中国战国时期两位著名侠客的英勇事件: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事和专诸刺杀吴王僚事。这首诗完全是由这两件历史事件构造起来的,并且最后一句还引用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典故,如果不作注,不了解这些历史典故的读者会完全看不懂这首诗在说什么,对诗中出现的“筑”、“铅”、“鱼”、 “刀”、“泰山”和“鸿毛”等名词更是会觉得莫名其妙。程抱一为这首诗的诗题加了注,在注里把这首诗的主题、吟咏的两名侠客及其刺杀事件、司马迁的原话都解释清楚了。但总体而言,《水云之间》里的注释是很少的,而且这些注释大都是为诗题所作的,是对整首诗的一种整体性解释:在诗集所选的124首唐诗词中,总共只有32个注,其中29个注都是为诗题而作的;其他三个注分别是对出现在玄觉《证道歌》第四 首中的佛教专有名词“法身”和“如来”、出现在温庭筠诗《利州南渡》 中“范蠡”这个人名的解释。这种为诗中出现的专有名词逐个作注的方法在程抱一的译本中是非常偶然的。当然,由于程抱一为译诗作注的方式跟德理文不一样,程抱一为诗题作注时,很多时候都把诗中出现的主要地名、人名、历史文学典故等解释清楚了,同时还适当对诗的主 题作了补充性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快地、正确地理解原诗,所以在注的数量上跟后者作比较并不能很客观地显示二者对于为译诗作注的重视程度。从程抱一对译诗注解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他不是不重视为译诗作注,而是非常重视,但是在选择为哪首诗、为多少诗作注上,他是非 .常谨慎认真的。他不会轻易为一首诗作注,只有不可避免时才这样做, 比如前面举过例的《结袜子》。他翻译的很多诗是没有注解的,比如李 白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对于诗中出现的“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涉及具体文学团体和人物的地方,程抱一把“建安” 文人译为“les genie de l'êre Chien-an”(建安时代的天才),把“小谢”译 为“le poète Sieh T'iao”(诗人谢跳),译文中已经包含了对这两个专有名词的一定解释。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
下一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诗人龙萨(Pierre de Ronsard)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