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1. 字幕译制片
就是在原版电影画面的底部叠加中文字幕的外国电影,字幕的文字内容与人物的对白或画外解说员的解说在时间上同步。加字幕是最简便的影视译制方式,不必对原来的电影做任何改动,既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又保持了电影的完整。字幕译制片的缺点是观众看字幕时会影响看画面,难免顾此失彼。此外,用文字语言代替声音语言,丢掉了语言的动态美和生动性。
2. 配音译制片
指用口头语言为影片里的人物或画外解说员配音的译制片。配音译制片的生产制作比较复杂,对脚本翻译、配音表演、录音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相对于字幕译制片,配音译制片更加完美,有更高的审美欣赏价值。译制片配音是在原有电影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翻译、配音表演、录音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我国的配音译制片已经发展成为ー种独特的电影艺术形式,经典名作不胜枚挙, 如美国电影《乱世佳人》、日本电影《追捕》、英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印度的《流浪者》等等。配音译制片的配音有三种方式:
(1) 现场解说
这是比较原始的为外国电影作口头翻译的方式,它不必对电影作任何加工,只是在放映时有人在现场做口头解说。这种方法在外国影片刚刚引进中国的时候用得比较多。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有些外国电影只在小范围放映,不可能进行完全的配音加工, 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为外国电影作现场解说有时显得很滑稽,解说员通常是懂片中语言的翻译,事先看过电影,对影片的内容已经很熟悉,在放映的过程中他一个人要扮演片中所有人物,ー会儿男,ー会儿女,一会儿老,一会儿少,装神弄鬼似的,偶尔还要介绍 一下情节背景,解释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还要扯着嗓子喊以便压 住影片里的声音,忙得不亦乐乎。
(2) 叠加配音
这种配音方法是将原版电影的声音音量调小,然后将汉语话音叠加上去,观众可以同时听到两种语言的声音,原文的声音比较小,汉语的声音比较大、比较清晰。叠加配音通常不对口型,原文的话音和汉语的话音在时间上基本同歩。这种方法在纪录片、科教片、旅游风光片、综合艺术片中用得比较多,因为这类节目没有很强的戏剧性,不需要塑造完整的戏剧人物形象,所以对口型的意义不大,如果对了口型反而可能破坏原片的现场感、真实感。如在科教片里经常有这样的情景,一位科学家正在某个野生动物附近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这时只要把中文的话音加上去就可以了,观众既能理解科学家所说的话,又会觉得很自然。在这类影片中,叠加配音和在画面上叠加字幕异曲同工。
(3) 替换配音
就是用汉语的话音替代原文的话音,录音中只有汉语ー种语 言。替换配音通常都是对口型的,如果没有原文话音,汉语话音又与片中人物的口型不一致,那么影片会显得支离破碎,非常怪异。无论什么样的影片,如果不对口型,最好用叠加字幕或者叠加配音的方式,以保持影片声画之间的完整性、协调性。
狭义的“配音”概念指的就是替换配音,它是所有译制方式中最难的,对译制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替换配音通常用于电影、电视剧的译制,要求翻译要有文学和戏剧艺术修养,要求配音演员具有戏剧表演能力,要求录音师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电影录音技木。使用替换配音方式精心译制出来的影片可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为原版影片创造出新的艺术价值。外国电影的中文对白是整个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同画面、声效 一祥,是重要的电影审美対象。完美的外国电影配音对白具有戏剧艺术效果,我们在广播里经常可以听到译制片的录音剪辑,其效果可以同广播剧媲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