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这两个主要方面,语境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已广受重视,并有了不少非常细致的分析和论证,但语境对表达所起的作用却未引起足够的注意,而这一作用事实上是存在的,久已有之的注重把握译文的“分寸”就体现了语境对表达的控制。需要厘清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语境”到底指什么,二是为什么翻译的表达也在它的控制之下。
“语境”的思想在东西方都出现很早,context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起于Malinowski,但最初的涵盖范围较窄,后经多年研究,现在的范围已经相当大了,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自然语言的语言表达式所依赖的语言知识及蕴含的非语言知识的总和”,几乎是包罗万象了,这就使这个概念具有了超出语言学范畴的跨学科性质。在上面这个定义中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原来这些“总和”是服务于“表达”的。在以往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中,我们只注意了从原作语言中去发掘原作者赖以“表达”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总和”,却没有注意到作为译文的“表达”者,我们也有我们自已的“总和”在控制着我们的“表达”。在我们的“总和”中,包括我们从原文中获取的原作者的“总和”(当然不可能一样多),还包括我们在“产出”译文时为适应译人语的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要求而考虑到的其他因素。所有这些都是控制译文产出或“表达”的语境,具体化为种种起限定作用的相关因素。
前几年笔者的几位学生译了一本小说中的一段,其中一个很简单的字girl三个人竟译了三种:姑娘,女孩,女郎。书中的这位girl是一个黑社会头目的情人,但很善良。这三种译法颇耐人寻味。我们可以看到三位译者对原文中这个形象的体会有所不同,或者说对原文语境(情景、情感色彩等)的理解有细微的差别,也可以看到译者作如此选择的其他一些根据:首先是自己对汉语中有关的几个词的理解和感情,其次是自己希望通过所选的这个词在读者心目中引起的或美丽、或天真、或浪漫的联想。指挥着译者手中那支笔的,除了他对原作的体味以外,还有他及他的读者所生存于其中的语境。
也就是说,控制译作产出的有译者从原作中发掘出来的原作者的、译者本人的和译者心目中的读者的共三重语境。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译者语境的原作者语境和读者语境都不是完整的,尽管译者可能很希望它们完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