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译文文化成分处理模式

发布时间: 2022-05-13 09:24:2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对文化成分的翻译原则主要取决于原作文化背景、原文作者的权威性、翻译的社会背景、翻译发起者(initiator)和译者的文化观念以...



概括起来,译者在处理文化成分的过程中会采用如下几种模式:


模式1、文化直入(the Go-ahead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


模式2、文化阻断(the Block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消失,文化意义未进入译语语篇。


模式3、文化诠释(the Annotation Model)。——为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提供文化语境信息。


模式4、文化融合(the 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译语表达形式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译语。


模式5、文化归化(the Adaptation Model)。——源语表达形式略去,代之以译语表达形式,源语文化意义丧失。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这五个模式可分为两类:模式1、3、4促成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而模式2、5则使源语文化成分被阻隔在译语文化之外。


对文化成分的翻译原则主要取决于原作文化背景、原文作者的权威性、翻译的社会背景、翻译发起者(initiator)和译者的文化观念以及译文读者群的文化接受心态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促成选择模式1的因素主要有:(1)源语文化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强大优势或侵略性;(2)源语文化对译语文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译语读者极想了解;(3)译文的预想读者群有较强学术倾向,想了解源语文化真面目;(4)翻译发起者要求译者或译者迫于社会形势,将源语文化成分植入译文;(5)表现源语文化意义的词语在译语中没有现成相应词语,译者只能采取音译或直译。


促成选择模式2、5的因素有:(1)译语文化属封闭文化,或有强烈优越感,或对源语文化成分表现敏感或反感;(2)源语文化意义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太独特,以至无法以译文语言形式再现;(3)翻译的目的只是愉悦读者或提供大致信息;(4)译语社会有严格检查制度,对异域文化实施严格控制。


促成选择模式3、4的因素有:(1)当今社会的“全球化”(internationalization)及“民主化”(democratization)趋势,使不同文化间敌视减少,交流增多,相容性增强;(2)译语文化属开放型,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乐于接受外来文化;(3)翻译的发起人或译者有强烈的促进文化交流的动机和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翻译的共时观和历时观
  • 下一篇:语言的形式意义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