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亨利•巴比塞作品译介

发布时间: 2020-07-23 09:02:50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早在1920年《东方杂志》17卷12号就率先刊载了由雁冰(茅盾)译自英译本短篇集“We Other”中的巴比塞的《为母的》,1921年,又...



巴比塞是法国一位杰出的进步作家,他1923年加入法共,1927年发起组织“世界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社会活动,同情支持十月革命和苏联。鲁迅和茅盾都对他有中肯贴切的评价。


早在1920年《东方杂志》17卷12号就率先刊载了由雁冰(茅盾)译自英译本短篇集“We Other”中的巴比塞的《为母的》,1921年,又有仲之译的巴氏的描述一个将死女子的故事的《女子》,汪颂鲁译的《我从未见过上帝》。另外,《小说月报》也译介过有关巴比塞的文章或作品。1923年刘延陵译了《不吉的小月亮》(14卷3期)、《十字勋幸》(14卷6号)、《太好的一个梦》(7号)、《兄弟》(11号)。刘延陵认为,巴比塞是“非战派”小说家中最有名的ー个。在固定栏目《现代世界文学家传略》1924年15卷20号上,郑振铎、沈雁冰在“巴比塞”条中也称“巴比塞是非战派的名作家”,并简介了巴氏的创作经历、风格及文学观点。王靖、赵景深、沈起予也先后在该刊物发表文章,对他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成因和艺术风格进行了多层面的剖析。


20年代还有其他一些杂志亦曾陆续译介过巴氏作品。如《现代小说》3卷3期(1929)成绍宗译的《暴风雨》(系《光明》片断),《真善美》3卷1号(1928)虚白译了《葬礼进行曲》,《大众文艺》4号(1929)刊出严野重译的《兄弟》。


1933年,亨利•巴比塞和罗曼•罗兰,还有爱因斯坦、萧伯纳、髙尔基、加塔雅马、宋庆龄等人受国际非战大同盟的委托将来中国调查日帝践踏下的东北与华北的真相,此举是这个进步组织对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中国之行不信任所采取的重大行动。消息传开,举国上下又一次掀起了介绍巴比塞的高潮。


此前,赵景深撰文《巴比塞和俄国》,蓬子译了巴氏的《拥抱》,洪灵菲译《不可屈服的》,祝秀侠根据英文译了《归家》,《文艺月刊》4卷3期上刊出李丹译的《他们的路》, 《东方杂志》刊出了朱穰丞译的《外国人》。还有《读书杂志》(1933年3卷5期)上刊载的ー篇长文《致敬于反帝国主义作家巴比塞先生》,作者莫德。


然而,巴比塞因故未能完成中国之行。1935年巴比塞因病逝世,中国许多刊物悼念这位诗人、战士、共产党员三位一体的杰出作家,对他的葬礼及国际知名人士对他的高度评价都作了详尽的报道。1936年《文艺月刊》5卷4期刊载了傅雷译巴氏的《小学教师》,《清华月刊》则刊发了赵起予的《纪念亨利•巴比塞》。此外,《光明》于1卷7号(1936)刊发梅雨译的S •威的《“火线下”是怎样出版的》,《中流》1卷9—10号(1937)载有巴比塞的《战地家书》(黎烈文译)。


1949年以后,巴比塞在中国译界被渐渐淡忘。50年代尚有对巴氏及其作品的介绍。《译文》1955年9期刊载了尼古拉耶夫原作的《亨利•巴比塞——保卫和平的战士和反法西斯的革命作家》,同刊次年第11期为纪念十月革命38周年,特刊发高名凯译的巴氏《巨人的步伐》,该文是巴氏1919年10月19日在挖土工人召开的大会上的演讲。1958年《译文》第5期出了ー个《亨利•巴比塞特辑》,选了巴氏9篇小说,两篇政论。这ー时期还有ー些介绍评价巴比塞的文章,但自此之后,除了《百花洲》上易弥译的《士兵的歌声》(1983年5期)外,几乎未见其他译文。


巴比塞是20世纪初叶走向人类进步作家的ー个范例。对中国人来说,巴比塞是20-40年代知识分子倾向进步、革命,从而投身革命事业的象征。


巴比塞不该被遗忘。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散文翻译示例——匆匆
  • 下一篇:保尔•瓦雷里作品的译介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