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3)翻译时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
口译过程中,有些译员喜欢用第一人称,有些则喜欢用第三人称,究竟用哪一种人称好?从绝大多数场合看,在口译时译员应该使用第一人称,即直接翻译原话,前面不加 “他说”、“某某说”之类的第三人称用语。这样,谈话听起来清楚、自然、生动,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加直接了当。第三人称一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由译员视需要灵活运用。譬如,讲话人突然离开话题,直接与译员交谈或询问译员本人的某些情况。此时,译员在翻译时最好讲“他说……”。在宴会或别的某些场合,主宾或其他客人假如突然问主人请问您有几个孩子? ”而主人却没有注意到客人的提问。这时候,译员得提请主人注意,然后说:“某某问,您有几个小孩”。不然,就会显得很唐突,似乎是译员本人在问主人介 几个孩子。
(4) 以我为主
口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概念,外宾的提法与我们的正式译法不同。有的提问角度与我们不一样,有的出发点和立场与我们不一样。口译时我们必须留意讲话人对此类词语的说法,注意概念上是否符合我原意。如有的外 宾把对外开放政策说成“open—door policy”(门户开放政策),这个提法容易混淆概念,使人联想到十九世纪末本度纪初美国政府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个政策是在承认和维护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势力范围”等一切既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给予各国包括美国在中国以贸易机会均等。而今天中国国情已不相同。对外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目的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d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对外开放政策” 一词翻译还是应该用我们的正式译法:“the policy of opecjng to the outside world”,或 “the open—up policy”。又如土地使用费“Land use fee” 一词,外国人有的说成 “Land Charge”或“Land Cost”,这种说法我们如果不注意会接过来照用。实际上,对我特区了解不多的一般西方读者,很容易从这个词及有关内容以为我们土地也像一些私有制国家那样可以按个人或集团的意愿买卖、转让或租借。实际上,在我国即使是外商独资企业,他们对投资项目的我方土地只有使用权并无所有权,不能自由买卖或转让,因此 “土地使用费”应译为“Land use fee”或“Land use charge”, 分田到户不宜用divide,应该用Contract to,还有的外国人叫台湾“福摩萨”,这些都是错误的。译者遇到这类概念时,需要有敏锐的分析判断力,坚持以我为主,避免翻译时犯政治上的错误。
(5)翻译时要选用适当的速度来表达
译员反应快是好事,但表达太快,就会使自己被动,你译得快,主人就讲得更快,这样你赶我,我赶你,会赶得使翻译喘不过气来,而且听众也跟不上,因为听众也要边听边思考,有的要做笔记,译得太快,听众听不清,就达不到翻译效果。
(6)译后总结
由于口译当场顾不及字斟句酌,有的译得难免粗糙。因此,全面及时地进行译后总结很有必要。每一次口译,都会发现新情况,碰到新问題,增长新的见闻,学到新的知识。 但每次翻译时所学到的知识不连贯,不系统,多是零零碎碎, 只言片语。如果把这些丰富又零散的知识和常识一点一点长期不断地积累起来,就可以成为我们完成翻译工作一笔非常有用的精神财富。对于似懂非懂的词、自己不认识的新概念或专业术语,要注意勤查、勤问和勤记,然后按照自己的实用分类加以记录积累。总结对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很有帮助,这就要求译员发扬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的精神,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
二、译员的品质和风度
口译与笔译不同,要求反应迅速而及时。作为一个好的译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风度呢? 一是要诚实。所谓诚实就是要忠于原讲话。因为是翻译,所以对原讲话的猜测、解释、修改,对次要部分的删减和综合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得 超出原讲话的本意。在讲话的意思方面不得任意删减或加进自己的意思,胡诌乱扯。二是勇于修正错误,译员口译时会有意无意地出现漏译、错译的现象,一旦发现,译员应勇于修正。译员要敢于否定自己,欢迎别人指正。有些译员唯恐有人在场改正他的翻译,其实有懂外语的人在对自己来说是帮助,而不是干扰。译员要克服面子观念的干扰才能进步得快。三是译员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紧跟在主人和外宾的后面,以便宾主随时进行交谈。有几种情况值得翻译注意: (一)如翻译不跟在宾主后面,宾主之间没有翻译,就成了“哑吧”。对翻译来讲这就是失职。(二)翻译不要把主人撇在一边,自己跟外宾交谈,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三)翻译凡事都抢在主人前面,抢镜头,这也是要不得的。(四)翻译时吐字要清晰、准确,声量要恰当,使人听得清,声音要悦耳、和谐,语调抑扬自然,节奏均匀流杨,表情要安详稳重,谦虚而不拘谨,大方而不随便,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这样译员就会受到欢迎。在人数较多的宴会、招待会等大场合下,如果译员嗓音沙哑,咬字含混不清,声音太小,或者像喊口号似地读句子,都会影响翻译效果。如果译员讲话时喉咙意外地出现沙声,要咳嗽,译员应说一声“请原谅”或“对不起”,再接着往下讲,(五)有些译员不自觉地养成某种习惯,如每说一句话都有“嗯”的一声,甚至说几个词就“嗯、啊” 一下,或者加上“这个”、“那么”之类的口头禅。有的在译句里加上“so、well、you know”之类的虚词。翻译本人往往察觉不到自己的毛病,但听者都感到非常别扭,有时会动摇听者对译员的信心,使他们怀疑翻译得是否准确。因此, 翻译时宁可说慢点,也不要结结巴巴、哼哼哈哈。(六)有些译员在翻译时,无论讲话人是否做手势,都自觉不自觉地边说边打手势。演员表演角色,要运用各种表情和动作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译员就不能像演员那样,去模仿讲话人的各种表情、动作手势,或者自行“即兴创作”,否则,译员看上去就显得夸张做作、礼数欠缺,还可能会引起别人 的反感。
除上述几点外,在许多翻译场合,东张西望,抠鼻子, 缩脖子驼背,翘二郎腿,嘴上叼烟,不修边幅,服饰不得体或打扮过于花俏,任何情况都板起脸孔,或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遇到笑话幽默,自己还没翻译出来就先哈哈大笑起来, 诸如此类的外表和小动作,都直接有损于译员的风度形象,都应注意避免。译员临场的风度应该是“机敏、干练、潇洒、 大方。”
(原载《福建外事》91. 7,原题目为《谈谈翻译工作》)
责任编辑:admin